中国的战争,为什么从北向南用兵多能胜利
前几日,与几个朋友谈论历史,忽然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战争中,胜利者一方多是从北向南用兵,或者是从西北向东南的攻打者,而位于南方或者东南一方,而多数会失败。这一有趣的现象可以追溯到商代末期,当时的周盘踞在陕西一带,而商的统治中心在河南,周武王从西向东攻入商的地盘,在新乡的牧野把商打了个落花流水,很快商就宣告灭亡。
到了秦统一六国时,情况更是如此,秦最初是在甘肃的天水一带,随着秦部落的壮大,而不断地向东向南扩展自己的地盘,经过多次战争,而统一了全国。
在秦统治期间,陈胜和吴广曾经发动大泽乡起义,起义的大泽乡位于现在的安徽宿州境内,农民起义军向西北进发,准备直捣咸阳城,但在攻到河南西部时,就遭遇到了挫折,而最终失败。
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争夺,胜利的刘邦一方同样也在项羽的西北方向。刘邦先于项羽占领了关中,关中很快就成了刘邦的根据地,而项羽的根据地在江东,也就是长江的南岸,刘邦从西北向东南和项羽展开了争夺战,经过相持阶段后,项羽兵败如山倒,自己也自刎而死,刘邦扫除了项羽这个绊脚石后,很快就在成立了大汉王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是如此,是来自于西北方的鲜卑族征服了中原,统一了中国的北方,为以后隋朝和唐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宋代在这方面表现的更为典型,女真族世世代代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在宋朝时逐渐强大起来,以致于把大宋的朝廷赶到了南方,因此便有了南宋王朝。形成了金和南宋相持的局面。
在南宋后期,位于蒙古大草原的蒙古族迅速崛起,然后向南扩大自己的势力,把金和南宋又先后灭掉,建立了元朝。
而在明代的末期,满族从东北向南跨过长城,进入关内,不久后就灭掉了明朝,建立了清朝。而在清朝期间,也发动过多次农民起义,规模最大的应该属太平天国了。但太平天国最终还是被清政府镇压,从太平天国起义的路线来看,是由南向北进攻的。
北伐战争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一次战争,国民政府建立不久后,北方就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国民革命军为了消灭军阀,北上作战,但遭到了失败。
在抗日战争时期,从北向南的战争多胜利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日本是从东北进入我国的,日本军国主义从东北迅速侵入华北,中国的大片土地沦陷。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联从日本占领区的北面开始进攻日军,苏联的参展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
毛泽东曾读过多遍二十四史,对于中国的历史非常地熟悉,他总结出了在中国历史上,从北向南用兵多大吉大利的结论。也许是由于这个缘故,中国共产党便进行了一次大的战略转移,也就是进行了闻名世界的长征,把红军的主力从江西转移到陕北。在解放战争初期,共产党还首先巩固了东北地区,在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决战的三个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也是由北向南展开的。
在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本人认为,中国从地势上来说,西、北高,而东、南低,而中国的江河大多是从西向东或从北向南流,在战争时,从北方或从西方来的军队就占了地理上的优势,从上向下冲杀毕竟会有优势,而又是顺着水流的方向,在水运占着重要地位的中国,战争中,顺水的一方在粮草等的运输上也会有极大的优势。
从周易的卦位上来说,北方属水,而南方则属火,水能灭火,所以从风水上来说,北方和南方相比,也绝对是占上风的。
也许从北向南打仗多胜利,还和北方人和南方人在体形和性格上的差异有很大关系
我猜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这些吧,本人也欢迎大家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坎为实,离为虚也。 佩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