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支卦序数的记取
论纳支卦序数的记取后天八卦的序数按卦象及卦位依洛书而取,与阴阳二气的流通无直接关系。根据《河图》可知各天干五行之间存在循环相生的关系,各天干五行之间及各天干五行本身不存在阴阳二气的流通。故卦中纳干的配数应计取所处后天八卦的序数,即:甲六、乙二、丙八、丁七、戊一、己九、庚三、辛四、壬六、癸二。歌诀为:戊一乙癸二,庚三辛四同,壬甲从六数,丁七丙八宫。己九无差别,五数寄于中。卦中纳支的配数记取所处伏羲(先天)八卦的序数。《说卦》中关于“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一段话,就是讲"先天"八卦方位及其排列顺序的画法。“天地定位” :乾为天,坤为地;乾为上,坤为下。这句是说要把乾、坤二卦分别画在正上位和正下位。 “山泽通气”:艮为山,兑为泽。这句是说要把艮、兑二卦画在相对通气的位置上。“雷风相薄” :薄,迫也。双方相向接近。(如《左传·文公十三年》 :“薄诸河,必败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震为雷,巽为风。雷鸣风动虽然不同,却能相对迫入。这句是说要把震、巽放在相对互动的位置上。 “水火不相射”:坎为水,离为火。从上下文看,均为四字一句,讲两卦相对而画。此句似也应如此。“不”字为衍文。应依帛书本作“火水相射”。如此,这句是说,要把坎、离二卦画在相射的目标上。 “八卦相错” :指八卦相临排列,相对之卦的爻与爻均作阴阳交错、相对、互变之状。通过读解,我们发现,只根据这几句的描述,虽然可以确定乾上、坤下的位置,知道在八卦方位图中须把艮与兑、震与巽、坎与离画在对角线端,但还不能确定其具体方位。因为即使满足其相对排列的要求,但仍然既可以将其置于东、西坐标轴上,也可以将其置于东南、西北,或西南、东北坐标轴上。如果用数学排列组合的方法,按“天地定位”的要求,则可以画出四十八种不同的八卦方位图。
这四十八种八卦方位图都符合"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簿,火水相射,八卦相错"的要求。既然如此,那么世传的“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兑东南”的“先天”八卦方位又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呢?对此,我们不应当只停留在宋人研究出的结论上,而要知其所以然。其实,这个所以然的答案就在“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句话中。仔细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卦象与爻象的关系上阐明“先天”八卦的排列次序。 先天八卦方位图在先天八卦方位图中,数左边四卦,由震到乾,初爻皆为阳爻。在数序上有规律的爻象变化是从一阳到二阳,直至三阳,表示阳气渐增到极盛。所谓“往者” ,指过去之阳气。过去之阳气,从一数到二,从二数到三,是顺着数,故曰“数 往者顺” 。依照“易逆数”(易,指《易》卦)之要求,这四卦应按照与“数往者顺”之相反的顺序来数。这样便获得了乾一、兑二、离三、震四的排列数序。数右边四卦,从坤到巽,在数序上有规律的爻象变化是从三阴到二阴,直至一阴,表示阴气从三爻起开始递减,自上而下地呈现出由盛渐衰的趋势。所谓“来者”, 指将来之阴气。将来之阴气,从三数到二,从二数到一,是倒着数,故曰“知来者逆” 。依照“易逆数”之要求,这四卦应按照与“知来者逆”之相反的顺序来数。同时与震4相连。这样便获得了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排列数序。卦序既定,卦象所在方位亦出。 伏羲时代的方位观念,是以日出之方为东,以日落之方为西。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一方位观念与伏羲观察天体的运动有关。伏羲观察天体的运动,与天文学史上所谓“盖天派”相同。是以所在地面为固定的静点进行观测。白天,观察太阳的运行变化,故面南而定其位。左为东、为阳,右为西、为阴。而确定八卦方位,须与实际观测太阳所在的方位相同。先天八卦方位图符合《说卦》的描述,又符合伏羲时代的方位观念。 先天八卦的排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八卦纳支的方法:乾内卦:子水,寅木,辰土。坎内卦:寅木,辰土,午火。艮内卦:辰木,午火,申金。震内卦:子水,寅木,辰土。巽内卦:丑土,亥水,酉金。离内卦:卯木,丑土,亥水。坤内卦:未土,巳火,卯木。兑内卦:巳卦,卯木,丑土。乾外卦:午火,申金,戊土。坎外卦:申金,戌土,子水。艮外卦:戌土,子水,寅木。震外卦:午火,申金,戌土。巽外卦:未土,巳火,卯木。离外卦:酉金,未土,巳火。坤外卦:丑土,亥水,酉金。兑外卦:亥水,酉金,未土。先天八卦的序数依阴阳二气的变化而取,与地支五行阴阳二气的流通有着相同的特性,故卦中纳支五行应计取所处先天八卦的排序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