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让你吃惊的易学论文!(仅有前言与目录)
此文为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研究生 张新智 所作,爆强 !国家图书馆索书号: 系统编号: 90NCCU0045015
出版年: 民91
研究生: 张新智 Chang, Shin-chih
(以研究生姓名查询国家图书馆索书号 ,未查获者表国图尚未典藏)
(以研究生姓名查询国科会科资中心微片数据库)
(连结至全国图书联合目录) (连结至政大图书馆馆藏目录)
论文名称: 子平学之理论研究
指导教授: 董金裕
学位类别: 博士
校院名称: 国立政治大学
系所名称: 中国文学系
学号: 82151504
学年度: 90
语文别: 中文
论文页数: 204
关键词: 算命
子平学
八字
四柱
术数
阴阳
数术
五行
[摘要]
本论文对于“子平学”所做的探讨,除了就论文题目所彰示的“理论”本身。进行深度的辨析外,更将“子平推命之术”,置放到历史的长流里,藉由穷本溯源的爬梳整理,观察“时辰推命法”的脉络演变,从而见出斯学应有的历史定位。本文对“子平学”的理论意义及相关争议,俱有所辨析与响应:
其一,关于“时辰推命法”的历史回溯
“子平推命之术”,乃从属于“时辰推命法”的类别之中。这里所谓的“时辰”,指的是人的出生时间。依各家命学系统需求的不同,有着相当歧异的推算要件。从战国秦汉之际的秦简《日书》<生子篇>,以“六十甲子”纪日干支;<人字图>以季节与出生日支;历经三国魏晋南北朝隋代,何桢的年、月、日、时支并举;管辂的但言年支;戴洋、魏宁、萧吉的以年、月并及“行年”、“神煞”;《产经》的或年、或月、或日、或时,或配合男女性别,或根据“五行用事”等诸法的庞杂纷纭;而终至于唐吕才<叙禄命>“纳音”、“正体五行”参用“神煞”的略具规模,乃为“古法论命”成熟期的先声;凡此种种,无不暗示我们,期望由人出生的特定时点,发展出各种判读技术,而为未知人生作出推觇预言的需求,可谓渊远流长,并且历久不衰,这同时也反映出思想传统中“初始状态决定历程”的特殊思考,几成坚定不移的信念。唐宋以降的“古法论命”体系,及徐子平改“古法”而成的“子平推命”之学,都只能说是承袭前人余绪的后出转精之作。这段历程,可说是人们在黑暗中摸索,试图找出光明出路的冒险之旅。看似荒谬无稽的背后,古人勇于尝试、创新与反省的精神,及对真理狂热的追求,无不使生在千载以下的后生晚辈为之动容。
其二,关于“相关命学要籍考辨”与“子平学发展源流简表”
笔者以为不能孤立地看待“子平学”的理论发展,以其与“古法论命”多有渊源,自然有必要略及于“古法”命学要籍的考辨,藉以建立参照基准,方能突显出“子平学”殊异于其它“时辰推命法”的颖异之处。并从学术流变的角度,考察“子平学”理论重心的转移,从而能针对特定问题,作出更深入的探究与思考。此中,徐子平对于“古法”命式中“胎元”一项的舍弃,颇值得注意,这涉及到对于系统建置原理的认知,以及命式结构的合理意义,是以成为本文的讨论重点之一。另,从徐子平以降,“子平学”各家学说对前人的修正与创说,逐渐完善了这个庞大的命学体系。除了对命式结构的组成项目略有争议之外,大抵着重于判读技术的讨论与研发,惟这又必须回溯于系统中干支符号上的性质设定,是否有其理据的检讨。“六神/十神”符号的建置完成,“格局”说的提出,“用神”定义的递变……等,只有从图表的对勘中,才能发觉理论演变的痕迹,这便是“子平学发展源流简表”的主要意义与贡献所在。
其三,关于“子平学中的干支符号性质设定”
“子平学”中对干支符号的运用,主要是透过“阴阳”与“五行”律则进行性质的设定,以利于整套命学符号模型的建立。当我们逐一检视其设定,明显发现其中的不合逻辑处所在多有,清代少数命理学者对此也已经有所反省与批判。笔者观察“火土同宫”、“水土同宫”、“十干周行十二生死所”、“地支所藏”等重要理论,都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辨析与分判,一一溯其思想根源,并指出其种种虚妄,此则前此命学诸家所未曾措意之处,而适为斯学能否合理对应人生,发挥其推命效能的重大关节所在,是不得不辨,当为本论文的重要成果之一。
其四,关于“命式结构”的组成及其理论意义
“子平学”中对于“命式结构”的争议,大抵聚焦于“胎元”、“命宫”二项是否必须入以与“年、月、日、时”“四柱”同参的问题。笔者则藉由对其理论意义的分析讨论,从而确立分判的标准,主张“胎元”与“命宫”二者,之于斯学当不相容。此外,“子平学”承继于“古法论命”的“大、小运”,其理论意义为何,前贤亦未曾见有合宜的解释,本文一一辨明其是非,以此对于“子平学”史上诸家“小运”说的聚讼,推出崭新的论点,并根植于合理的思辨,提出“小运新法”假说,作为日后后续实证研究的重要论题,以期对“子平学”的实务操作技术,有所修正与积极帮助。复次,“子平学”以干支纪时法转置命式结构,历来反对者于此多有诘难,而传统命学家往往顾左右而言其它,笔者试以“坐标功能”厘清问题症结,并藉由“子平学”引入“节气月”概念的相关讨论,对“换年点:冬至/立春”的争议作出评析与选择,主张当以“冬至”为命式结构“年柱”周期的交接基准。
其五,关于“判读方法及其本质”
按考“子平学”流变史,在“四柱八字”的命式大抵确立后,便以如何判读吉凶并推觇人生休咎,为其主要组成内容。徐子平确立了以日干为“命主”的论命基准,以此殊别于“古法论命”的专重“年柱”,并成为“子平推命之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循此所发展出来的“宫位”说,以及援引传统数术所常的“六亲”符号系统,并深化而成的“六神/十神”理论,从此成为“子平学”判读方法的两大基础。命学家为求对命式结构特征能初步掌握,于是又有“格局”说的产生。笔者详究其“正/变”分类的理论意义,并对传统分类上的误区进行本质上的厘清。此外,“特殊/变”格局中的“化气格”,为历来命学家的聚讼论题,笔者则转换角度,从思想的高度对于“子平学”引入“天干化气五行”理论,其与系统原有的“天干正体五行”间能否兼容,提出强烈的质疑,同时也对“古法”所重的“纳音五行”作出相关说明。复次,对于命学家为求深度掌握命式结构所推演出的“用神”诸说,笔者则从“用神”界义的递变展开回溯,并甄别到“月令用神”与“日主用神”的不同指涉,进而合理解释“格局”理论逐渐式微的现象。至于“正/变”格局在“取用”时的大异其趣,又可以从“中和”与“通权达变”的不同指导原则,探悉古人的“层级”局划,说明“特殊/变”格局以“真”为贵,以“假”、“破”为忧的情结成因。
其六,关于“子平学的思维方法及其限制”
“子平学”所应用的思维方式,大抵有“整体性”、“模拟推理”、“模型”三类,而事实上,此三者的实际运作是联绵通贯的。质言之,“子平学”中的“四柱八字”命式,可以说是“整体性”思维为背景所产生的“类推模型”。执此认知,则于斯学的效能与局限,便能取得同情的理解。在科学技术不足,认识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此学带有早期宇宙论的强烈色彩,基于“禀气论”的假设,(乃至于成为一种坚定的信念),而缺乏足够、合宜的技术与工具,对事物进行本质上的探究,于是,所有的观察也只能局限于从现象的不完全归纳中,抽绎出事物的外在过程规律,进行模拟推理的尝试。又由于人类的命运自然是错综复杂,具有多重面向、多种可能的,然而为了探讨时的必要,又必得尽可能地简化和纯化事物原型,这正是命式结构相对于人生命运的从属关系。“子平学”的命式结构,只择取了个体生命出生时间节点,用作为理想的命运模型,惟此种对其他相对次要因素不得已的割舍,也必然成为该命学系统因应用模型思维,所伴随而来的弱点和局限。职是,如果认为,透过命式“四柱八字”,而不进行任何的修正、调整、引入适当的参数,即可分毫不差地推论实际人生的各种存在样态,则无疑是昧于模型思维本质的。笔者以为,惟有从相关思维方法的讨论与评析,方足以了解此学的适用范围,至于“同八字不同命运”的诘难,于此当也可以获得合理的解释。
[论文目次]
目次 1
第一章 绪论 6
第一节 研究动机 6
第二节 研究取径 13
第三节 子平学界义 15
一. 徐子平与子平术 16
二. 子平学界义与本研究架构 19
第四节 本论文章节安排的说明 20
第二章 推命术中的时辰推命法 21
第一节 命的思考与推命术的源起 21
第二节 时辰推命法略说 27
一. 战国秦汉 27
(一) 睡虎地秦简《日书》 28
(二) 放马滩秦简《日书》 28
(三) 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 29
二. 三国魏晋南北朝 30
(一) 何祯 30
(二) 管辂 30
(三) 戴洋 31
(四) 魏宁 31
(五) 《产经》 31
三. 隋唐 34
(一) 萧吉 34
(二) 吕才 34
第三章 子平学源流及其发展 36
第一节 相关命学要籍考辨 36
一. 《李虚中命书》 旧题周.鬼谷子撰、唐.李虚中注 36
二. 《珞琭子赋注》 二卷 宋.释昙莹撰(三家注) 42
三. 《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 宋.徐子平撰 43
四. 《渊海子平》 宋.徐升撰、明.杨淙增校 45
五. 《三命通会》 明.万民英撰 47
六. 《神峰通考命理正宗》 明.张楠撰、民国.韦千里、尤达人校订 49
七. 《(精选)命理约言》 清.陈素庵撰、民国.韦千里选辑 51
八. 《子平真诠(评注)》 清.沈燡燔撰、民国.徐乐吾评注 55
九. 《滴天髓阐微》 旧题京图撰、刘基注、清任铁樵增注、民国.袁树珊校辑 56
第二节 子平学发展与与演变 58
一. 制表说明 59
二. 子平学发展源流简表 60
三. 图式解析 65
第四章 子平学中的干支符号性质设定 67
第一节 干支的来源及其名义 67
第二节 干支符号性质的设定 70
一. 干支与阴阳 71
(一) 阴阳律则 71
(二) 干支性质的设定 72
二. 干支与五行 73
(一) 五行律则 73
(二) 干支性质的设定 76
三. 干支之会通 81
(一) “十干周行十二支生死所” 81
(二) “地支所藏”(支藏人元) 83
第五章 命式结构的组成及其理论意义 87
第一节 “四柱八字”的推排法(附.胎元、命宫) 87
一. 推年柱法 88
二. 推月柱法 89
三. 推日柱法 90
四. 推时柱法 91
五. 推胎元(元)法 92
六. 推命宫法 92
第二节 大运与小运的推排法 94
一. 推大运法 94
二. 推小运法 95
第三节 命式结构的理论意义 97
一. 出生时间节点与人生命运的对应关系 98
(一) 时间节点的抉取与转换:“四柱八字”、“胎元”与“命宫”诸问题的讨论 98
(二) 相对周期的推求与历程的展开:“大运”的理论意义与“小运”诸说的评析 102
二. 干支纪时法的坐标功能与相关争议商榷 106
(一) 反对者的诘难与传统命学家的回应 107
(二) 时间坐标功能的本质厘清 109
三. 时间周期换基准点的设定及其理论意义 110
(一) 二十四节气的时序主轴意义 111
(二) 冬至/立春:换年点的争议与评析 112
第六章 判读方法及其本质 115
第一节 论命基准点的确立与命式结构的互比意义 115
一. 以日干为“命主”与“宫位”说的建构 115
二. 从“六亲”到“六神/十神”符号系统建置 118
(一) “六亲”符号系统的演进 118
(二) “六神/十神”的名义及其规则 120
第二节 对命式结构的初步掌握、“格局”说 127
一. “普通格局” 128
(一) 正格官 129
(二) 七杀(偏官)格 130
(三) 正财格 130
(四) 偏财格 130
(五) 正印格 131
(六) 偏印格 131
(七) 伤官格 131
(八) 食神格 132
二. “特殊格局” 132
(一) 建禄格 132
(二) 月刃格 132
(三) 从格 133
(四) 化气格 136
(五) 一行得气格(专旺格) 137
三. “格局”理论思想抉微 139
(一) 普通格局(八格/六格)选定原则的分析与讨论 139
(二) 特殊格局选定原则的分析与讨论 141
第三节 对命式结构的深度掌握、“用神”说 149
一. 普通格局的取用方法 151
(一) “扶抑” 151
(二) “通关” 153
(三) “病药” 155
(四) “调候” 157
二. 特殊格局之取用 158
(一) “一行得气/专旺格” 158
(二) “从格” 159
(三) “化气格” 160
三. “用神”说思想抉微 161
(一) “用神”界义的递变 161
(二) “中和”说的思考与应用:普通格局的取用法 167
(三) “通权达变”说的思考与应用:特殊格局的取用法 168
第七章 子平学的思维方法及其限制 170
第一节 整体性思维及其限制 170
一. 整体性思维略说 170
二. 子平学中整体性思维的奠基 171
三. 子平学中整体性思维的具体应用 173
第二节 模拟推理思维及其限制 175
一. 模拟推理思维略说 175
二. 子平学中模拟推理思维的奠基 175
三. 子平学中模拟推理思维的具体应用 176
第三节 模型思维及其限制 179
一. 模型思维略说 179
二. 子平学的模型思维的奠基 179
三. 子平学中模型思维的具体应用 180
第八章 结论 182
第一节 研究成果的归纳 182
第二节 后续研究的规划与前瞻 184
附件 187
参考及引用书目 190
命学部分 190
命学典籍善本书目 190
清、乾隆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0
四库未收之善本书目 190
其它古代命学典籍 191
近人命学研究著作 191
古代典籍 193
近人专着 197
中文著作 197
外文著作 201
期刊与单篇论文 202
学位论文 204
图2-1 睡虎地秦简《日书》<人字篇>图 28
图2-2 马王堆医书《胎产书》人字图 29
表3-1 子平学发展源流简表 64
表4-1 六十甲子表 72
表4-2 五行四时休王表 75
表4-3 三合局 76
表4-4 地支相刑 79
表4-5 五行周行十二生死所 80
表4-6 十干周行十二生死所 82
表5-1 节气对照 90
表5-2 时辰对照 91
表5-3 干支日时对照 91
表5-4 命宫位置推求掌诀 93
表5-5 命宫所属地支速见表 94
表6-1 六亲符号系统表 119
表6-2 六亲/六神/十神比较表 121
[参考文献]
命学典籍善本书目
清、乾隆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
,1983年。
子部.术数类.命书
(唐)李虚中 注,《李虚中命书》。
(宋)岳珂 注,《三命指迷赋》。
(宋)徐子平 撰,《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
(宋)释昙莹 撰,《珞琭子赋注》(三家注)。
(明)万民英 撰,《三命通会》。
四库未收之善本书目
──台北:国家图书馆微卷数据。
(宋)王廷光等 注,《新编四家注解经进珞琭子消息赋》,元刊本。
(明)李钦 撰,《刻京台增补渊海子平大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闽书林刘龙田乔
山堂刊本。
(明)万明英 撰,《三命通会》,明万历六年(1578)刊本。
(明)张楠 撰,《重镌神峰通考命理正宗》,清道光十年(1830)杨氏四知馆书坊刊本。
(明)刘基 撰,《新锲诚意伯秘授玄彻通旨滴天髓》,明末长庚馆刊本。
其它古代命学典籍
(宋)廖中 着,《五行精纪》,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明)徐升 着,《渊海子平评注》,台北:未知馆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12月。
(明)徐升 编,《评注渊海子平》,台南:大孚书局,1993年3月。
(明)张楠 着,《神峰通考.命理正宗》,台北:集文书局,1996年10月再版。
(明)张楠 着,《标点命理正宗》,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月。
(清)不着撰人 《算命讲义大全》,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4月。
(清)任铁樵 注,徐乐吾 编注,《滴天髓征义》,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6月2
版。
(清)任铁樵 增注,袁树珊 撰辑,《滴天髓阐微》,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
11月2版。
(清)余春台 刊行,不着撰人,徐乐吾 注,《穷通宝鉴》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1996年8月。
(清)沈孝瞻 着,徐乐吾 评注,《子平真诠评注》,台北:集文书局,1982年1月。
(清)陈素庵 着,韦千里 编著,《精选命理约言》,台中:瑞成书局,1990年8月。
近人命学研究著作
了无居士 着,《八字的世界》,高雄:河畔出版社,1992年5月。
了无居士 着,《现代人的八字》,高雄:河畔出版社,1992年5月。
古永利 着,《八字算命推论与实际生活经验之比较分析》,高雄:高雄医学行为科学研究
所硕士论文,1995年6月。
白水青松 着,《命理索隐》,台中:创译出版社,1983年2月。
何丙郁 着,《从理气数观点看子平推命法》,香港:香港大学,1944年。
何建忠 着,《八字心理推命学》,台北:龙吟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5月。
吴俊民 着,《命理新论》,台北:三民书局,1996年10月15版。
林惠祥 着,<算命的研究和批判>,收入《人类学研究》,北京:中山社会科学,1984年
。
洪丕谟、姜玉珍 着,《中国古代算命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元月,4版。
韦千里 着,《八字提要》,台中:瑞成书局,2000年11月。
韦千里 着,《命运谈屑》,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4月。
韦千里 着,《初级命学讲义》,台北:台湾文鸿书局有限公司,1992年7月再版。
凌坤桢 着,《算命行历程分析-以一个紫微斗数算命的观察为例》,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
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硕士论文,1993年6月。
徐乐吾 着,《子平粹言》,台北:乐天出版社,1972年12月再版。
徐乐吾 着,《命理入门.子平一得》,台北:集文书局,1983年7月。
徐乐吾 着,《命理寻源.杂格一览》,宗青图书出版公司,1985年3月。
徐乐吾 着,《滴天髓札记》,台中:创译出版社,1984年8月。
徐乐吾 评注,《滴天髓补注》,台北:育林出版社,1995年5月再版。
徐乐吾 补注,《滴天髓辑要.滴天髓补注》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5月再版。
徐乐吾、水绕花堤馆主人 着,《命理一得.命学新义》,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3
年8月。
袁树珊 着,《命理探原》,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元月。
袁树珊 编著,《述卜筮星相学》,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1月。
张明喜 着,《神秘的命运密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11月。
张哲嘉 着,<铁口直断:中国星命学成立的质疑与证据>,《让证据说话.中国篇》,,
台北:麦田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8月,页255~284。
张哲嘉 着,<明清星命书中的女命>,宣读于“近代中国的妇女、国家与社会(1600~
1950)”国际学术研讨会(中研院近史所主办,2001年8月23~25日)。作者提供,论文集
近史所出版中。
张荣明 着,《方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5月。
梁湘润 编著,《子平母法总则》,台北:行卯出版社,1999年8月4版。
梁湘润 编著,《子平秘要.女命详解》,台北:行卯出版社,1997年12月。
梁湘润 编著,《星相书简法卷》,台北:行卯出版社,2001年6月,3版。
梁湘润 编著,《流年法典》,台北:行卯出版社,2000年3月。
梁湘润 编著,《星盘法流星诀》,台北:行卯出版社,1999年5月。
梁湘润 编著,《神煞探原》,台北:行卯出版社,1998年6月。
梁湘润 编著,《细说子平六十年》,台北:行卯出版社,1998年6月。
梁湘润、陈毅青 合着,《大流年批导法》,台北:自行出版,1978年10月。
陈柏谕 着,《专论女姓八字学》,台北:益群书店,2000年4月。
陈柏谕 着,《四柱八字阐微与实务》,台北:益群书店,1999年9月4版。
杨维杰 着,《系统八字学》,台北:乐群出版社,1986年4月。
邹文耀 着,《子平命学考证》,台中:瑞成书局,1966年。
邹文耀 着,《命学真源考证》附<徐大升命学考证>,台北:人生性命学研究社,1968年
。
邹文耀 着,《命学寻真》,台北:集文书局,1983年。
邹文耀 着,《命学寻真》,台北:集文书局,1982年9月。
潘东光 编著,《三命通会特殊格局批注》,台北县: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2月
。
霍红棉 着,《滴天髓白话浅释》,台中:创译出版社,1984年7月。
钟进添 着,《子平八字命运随笔》,台中:创译出版社,1998年10月。
钟义明 着,《古今名人命运鉴赏》,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12月。
钟义明 着,《命理用神精华评注》,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2月。
钟义明 着,《命理准绳评注》,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8月。
钟义明 着,《命理脑筋急转弯》,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6月。
钟义明 着,《现代破译<滴天髓>》,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4月。
铁笔子 着,《四柱推命学》,台中:创译出版社,1999年12月再版。
古代典籍
(秦) 吕不韦等着,《吕氏春秋》,《百部丛书集成》,台北:艺文印书馆,1965年。
(汉) 不着撰人,王明编,《太平经合校》,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汉) 不着撰人,杨维杰编译,《黄帝内经素问译解》,台北:乐群文化公司,1991年8
月,12版。
(汉) 不着撰人,杨维杰编译,《黄帝内经灵枢译解》,台北:乐群文化公司,1991年8
月,12版。
(汉) 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十一版(影印
清嘉庆重刻宋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89年1月。
(汉) 王充着、黄晖校释,《论衡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5月。
(汉) 王逸注、(宋)洪兴祖补注,《楚辞补注》,台北:中华书局,1966年。
(汉) 司马迁着,《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9月。
(汉) 司马迁着,〔日〕泷川资言考证,《史记会注考证》,台北:天工书局,1989年9
月。
(汉) 班固着、(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5月。
(汉) 班固着、(清)陈立疏证、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94
年8月。
(汉) 刘安等着、(汉)高诱注,《淮南子》,杨家骆编《新编诸子集成》,新四版,台
北:世界书局,1983年4月。
(汉) 高诱注、(清)毕沅校,《吕氏春秋新校正》,杨家骆编《新编诸子集成》,新四
版,台北:世界书局,1983年4月。
(汉) 董仲舒着,《春秋繁露》,台北:中华书局,1966年。
(汉) 刘向集录,《战国策》,台北:里仁书局,1982年1月。
(汉) 刘熙着、(清)毕沅疏证,《释名》,台北:广文书局,1979年。
(汉) 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十一版(影印清
嘉庆重刻宋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89年1月。
(汉) 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十一版(影印清嘉庆
重刻宋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89年1月。
(汉) 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十三经注疏》,十一版(影印清嘉庆
重刻宋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89年1月。
(汉) 京房、(吴)陆绩注,《京氏易传》,《四部丛刊初编》第四册,台北:台湾商务
印书馆,1967年。
(魏) 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十一版(影印清嘉庆
重刻宋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89年1月。
(魏) 王弼注、(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
,十一版(影印清嘉庆重刻宋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89年1月。
(魏) 王弼注、(唐)陆德明释,《老子道德经》,杨家骆编《新编诸子集成》,新四版
,台北:世界书局,1983年4月。
(晋) 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十一版(影
印清嘉庆重刻宋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89年1月。
(晋) 郭象注、(唐)陆德明释文、(唐)成玄英疏、(清)郭庆藩集释,《庄子集释》
,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1993年3月。
(晋) 陈寿、(南朝)裴松之注,《新校本三国志》,台北:鼎文书局,1997年5月。
(晋) 葛洪着,王明校释,《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5月。
(南朝)陶弘景着,《新译养性延命录》,台北:三民书局,2000年8月。
(隋) 萧吉着,《五行大义》,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
(唐) 李延寿着,《新校本北史并附编三种》,台北:鼎文书局,1994年9月。
(唐) 孙思邈着,《备急千金要方》,台北: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1990年4版。
(唐) 杨倞注、(清)王先谦集解,《荀子集解》,杨家骆编《新编诸子集成》,新四版
,台北:世界书局,1983年4月。
(后晋)刘昫着,《新校本旧唐书》,台北:鼎文书局,1981年。
(宋) 文天祥着,《文山先生文集》,台北:艺文印书馆,1966年。
(宋) 日本永观二年(984年)丹波康赖着,《医心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年6月。
(宋) 朱熹着,《四书集成》,台北:世界书局,1952年。
(宋) 朱熹着,《周易本义》,台北:华正书局,1983年10月。
(宋) 李昉等编,《太平御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
(宋) 沈括着,《梦溪笔谈》,湖南:岳麓出版社,2000年5月。
(宋) 邵雍着,《皇极经世书》,台北:中华书局,1966年。
(宋) 张君房纂辑,蒋力生等校注,《云笈七签》,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年。
(宋) 陆佃解,《鹖冠子》,《百部丛书集成》第十辑,台北:艺文印书馆,1965年。
(宋) 欧阳修、宋祁等着,《新校本新唐书》,台北:鼎文书局,1981年。
(宋) 郑樵着,《通志》,台北:新兴书局,1963年。
(元) 脱脱等着,《新校本宋史》,台北:鼎文书局,1978年。
(明) 朱国桢着,《涌幢小品》,《笔记小说大观》第二十二编第六册,台北:新兴书局
,1978年。
(明) 朱国祯着,《涌幢小品》,收入《笔记小说大观》第二十二编第七册,台北:新兴
,1978年。
(明) 江慎修着,《河洛精蕴》,台北:宏业书局,1991年4月再版。
(明) 徐善继、徐善述合着,《地理人子须知》,台北:武陵出版公司,2000年。
(明) 张介宾着,《张氏类经,张氏类经图翼》,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6年。
(明) 陈其庸着,《庸闲斋笔记》,《笔记小说大观》第二编第一册,台北:新兴书局
,1978年。
(明) 谈迁着,《枣林杂俎》,《笔记小说大观》第二十二编第六册,台北:新兴书局
,1978年。
(清) 《命卜相全集》,据《古今图书集成》影印,台北:希代出版公司,1983年7月。
(清) 《医宗金鉴》,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1984年再版。
(清) 纪昀着,《阅微草堂笔记》,台北:《笔记小说大观》第二十八编第六、七册,
台北:新兴书局,1978年。
(清) 王先谦集,《庄子集解》,杨家骆编《新编诸子集成》,新四版,台北:世界书局
,1983年4月。
(清) 四库全书大字抄本,《钦定协记辨方书》,台北:集文书局,1985年2月。
(清) 永瑢等着,《合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四库未收书目禁毁书目》,台北:台湾商务
印书馆,1985年。
(清) 俞樾着,《春在堂全书》,台北:环球书局,1968年。
(清) 马国翰着,《玉函山房辑佚书》,《续修四库全书》1194~1205,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95年。
(清) 张廷玉着,《新校本明史并附编六种》,台北:鼎文书局,1994年8月。
(清) 焦循、焦琥着,《孟子正义》,杨家骆编《新编诸子集成》,新四版,台北:世界
书局,1983年4月。
(清) 董潮着,《东皋杂抄》,台北:艺文印书馆,1976年。
近人专着
中文著作
不着撰人 《中国历史纪年表》,台北:华世出版社,1978年1月。
文四郎 编著,《最新实用万年历》,台北:益群书店,1992年4月。
文崇一、萧新煌 编,《中国人观念与行为》,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8年。
王步贵 着,《神秘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月。
王振铎 着,《科技考古论文》,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7月。
王溢然 着,《形象.抽象.直觉》,新竹:凡异出版社,2001年1月。
王溢然 着,《猜想与假设》,新竹:凡异出版社,2001年1月。
王溢然 着,《模型》,新竹:凡异出版社,2001年1月。
王溢然、张耀人 着,《模拟》,新竹:凡异出版社,2001年1月。
王溢嘉 着,《命运的奥义》,台北:野鹅出版社,1999年3月。
王梦鸥 着,《邹衍遗说考》,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6年3月。
安平秋、章培恒 主编,《中国禁书大观》,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3月。
朱伯昆 着,《易学哲学史》,台北:蓝灯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9月。
江晓原 着,《天学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江晓原 着,《天学真原》,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年4月。
江晓原 着,《历史上的星占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年1月。
艾兰、汪涛、范毓周 主编,《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南京:江苏古籍出
版社,1998年6月。
何萍、利瓦伊武 着,《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的嬗变》,台北:淑馨出版社,1995年2月。
余英时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
余英时 着,《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台北:时报出版社,1992年。
余嘉锡 《四库提要辨证》,台北:艺文印书馆,1965年。
吴大梁、过伯祥 着,《逻辑与演绎》,新竹:凡异出版社,2001年1月。
吴守贤 着,《司马迁与中国天学》,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
吕钖琛 着,《道家、方士与王朝政治》,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年12月。
李亦园 着,《信仰与文化》,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78年。
李亦园 着,《文化的图像》,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李志才 主编,《方法论全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
李志超 着,《天人古义─中国科学史论纲》,河南:大象出版社,1998年8月。
李约瑟 着,《中国之科学与文明》,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2月,4版。
李零 着,《中国方术考》,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4月。
李零 着,《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7月。
利瓦伊武 着,《王充与中国文化》,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李震 着,《宇宙论》,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年12月,2版。
周一谋、萧佐桃 主编,《马王堆医书考注》,台北:乐群文化事业公司,1989年。
岳燕宁 着,《分析与综合》,新竹:凡异出版社,2001年1月。
岳燕宁 着,《归纳与演绎》,新竹:凡异出版社,2001年1月。
俞晓群 着,《数术探秘》,台北:三联书局,1992年。
胡文辉 着,《中国早期方术与文献丛考》,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胡剑北 编著,《中医时间医学》,台北:华联出版社,1986年3月。
胡适 着,《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5年。
韦政通 着,《董仲舒》,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6年7月。
唐君毅 《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台北:学生书局,1986年。
唐湘清 编著,《难经今释》,台北:国立编译馆,1983年9月。
袁树珊 编著,《中国历代卜人传》,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8年11月。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 编著,《马王堆汉墓帛书》(四辑),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
年。
马继兴 着,《中医文献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高鹤亭 主编,《中医全息诊疗术》,台北:志远书局,1992年11月。
张立文 主编,《气》,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张景年 着,《数学与哲学》,台北:九章出版社,2000年3月。
曹谟 编著,《中华天文学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年8月。
庄吉发 着,《清史拾遗》,台北:学生书局,1992年。
郭志城、李郅高、刘英杰 编著,《中国术数概观》,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年3月
。
郭沫若 着,《甲骨文字研究》,香港,中华书局,1976年5月。
陈久金、杨怡 着,《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10月。
陈美东、杜石然金秋鹏、范楚玉 着,《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台北:明文书局,1992
年1月。
陈遵妫 着,《中国天文学史》,台北:明文书局,1998年11月再版。
陈霞 着,《道教劝善书研究》,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9月。
陆思贤、李迪 着,《天文考古通论》,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11月。
劳思光 着,《新编中国哲学史》,台北:三民书局,1988年11月,4版。
冯时 着,《中国天文考古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1月。
黄正建 着,《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5月。
杨国枢 编,《文化、心病及疗法》,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4年。
杨国枢 编,《中国人的价值观─社会科学观点》,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3年。
杨儒宾 主编,《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论及身体观》,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3年。
熊秉真 编,《让证据说话》,台北:麦田出版公司,2001年8月。
鄢良 着,《人身小天地─中国象数医学源流.时间医学卷》,台北:明文书局,1994年10
月。
鄢良 着,《三才大观》,台北:明文书局,1994年6月。
刘君灿 着,《科技史与文化》,台北:华世出版社,1983年2月。
刘君灿 编著,《中国天文学史新探》,台北:明文书局,1988年7月。
刘坦 着,《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12月。
刘长林 着,《中国系统思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刘长林 着,《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年。
刘长林 着,《中国系统思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4月。
刘昭民 编著,《中华气象学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年9月。
刘国忠 着,《五行大义研究》,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
刘韶军 着,《神秘的星象》,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
刘乐贤 着,《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7月。
蔡俊李文坤 主编,《性科学与中国传统性修炼》,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1月
。
郑文光 着,《中国天文学源流》,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3月。
郑杰文、陈朝晖 着,《方术迷信与科学》,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
谢松龄 着,《天人象:阴阳五行学说史导论》,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6月。
钟肇鹏 着,《谶纬论略》,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4年9月。
邝芷人 着,《阴阳五行及其体系》,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12月。
饶宗颐、曾宪通 着,《云梦秦简日书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
顾颉刚等 着,《古史辨》,台北:蓝灯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影印。
外文著作
Ian Stewart 着,叶李华译,《大自然的数学游戏》,台北:天下文化,1996年4月。
James Gleick 着,林和译,《混沌》,,台北:天下文化,1998年12月2版。
John Briggs& F.Daved Peat 合着,姜静绘译,《乱中求序》,台北:先觉出版公司
,2000年6月。
小野泽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涌 编著,李庆 译,《气的思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1月。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 辑,《纬书集成》,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期刊与单篇论文
于豪亮 <秦简《日书》记时记月诸问题>,《云梦秦简研究》,1981年,页351~357。
王邦雄 <先天的命,后天的运>,《张老师月刊》第119期,1987年,页75~78。
江灿腾 <姚广孝与《三悟真诠》>,《历史月刊》第68期,1993年9月,页56~60。
何丙郁 <“紫微斗数”与星占学的渊源>,《历史月刊》第68期,页50~56。
何丙郁 <中国古代术数研究>,《行政院国家科学委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中央研
究院、历史研究所,1995年6月。
何丙郁 <太乙术数与《南齐书.高帝本纪上》史臣曰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集刊》,第67本,第2分,1996年6月。
何丙郁 <试探太乙术数在史学上所扮演角色:以《南齐书,高帝本纪上》史臣曰章为例>
。<太乙术数及其对传统科学之影响>。<九宫图在科技史上所扮演角色:太乙和遁甲在
宋代军事上的应用>,《行政院国家科学委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中央研究院、历
史研究所,1995年6月(微片资料)。
余德慧 <总结命与运>,《张老师月刊》第120期,页50~51。
李亦园 <运可改,命不可改>,《张老师月刊》第119期,1987年,页72~74。
李家浩 <睡虎地秦简《日书》“楚除”的性质及其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
刊》第70本第4分,1999年12月,页883~903。
林惠祥 <算命术的批判和研究>,收录于《人类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
,页330~386。
殷善培 <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图书著录评议>,《淡江大学.中文学报》第4期,1997年
,页221~239。
浦慕州 <睡虎地秦简《日书》的世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2本第4
分,1993年4月,页623~675。
张永堂 <中国古代术数的流传与运用>,《历史月刊》第68期,页50~56。
张永堂 <文天祥与术数>,《第十四届国际易学大会论文集》,中华易经学会编印,1998
年11月,页437~457。
张永隽 <命理与义理>,《哲学杂志》第3期,1993年1月,页10~27。
张新智 <王船山占学─理说初探>,《中华学苑》第49期,1997年1月。
张新智 <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图书著录之评议>《弘光医专学报》,第29期,1997年4月
。
张新智 <试论“易传”对邵雍形上思维的影响>,《中华易学》第14卷第4期,1993年6月
。
张新智 <试论黄宗羲易学象数论的得失──以其对纳甲及先天图之评述所作的试探>,《
孔孟月刊》36卷第2期,1997年10月。
劳思光 <关于术数的反省>《哲学杂志》第3期,1993年1月,页2~8。
乔建 <改命改运,自求多运>,《张老师月刊》第119期,1987年,页83~84。
黄一农 <中国史历表朔闰订正举隅─以唐《麟德历》行用时期为例>,《汉学研究》第10
卷第2期,1992年12月,页279~306。
黄一农 <康熙朝涉及“历狱”的天主教中文著述考>,《书目季刊》第25卷第1期,页12
~27。
黄一农 <康熙朝汉人士大夫对“历狱”的态度及其所衍生的传说>,《汉学研究》第11卷
第2期,1993年12月,页137~161。
黄一农 <从尹湾汉墓简牍看中国社会的择日传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第70本第3分,1999年9月,页589~625。
黄一农 <通书─中国传统天文与社会的交融>,《汉学研究》第14卷第2期,页159~187
。
黄一农 <敦煌本具注历日新探>,《新文学》,3卷4期,1992年12月。
黄一农 <择日之争与“康熙历狱”>,《清华学报》新21卷第2期,1991年12月,页247~
280。
黄一农 汤若望〔新历晓惑〕与〔民历铺注解惑〕二书略记>,《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
新25卷第1期,1992年6月,页151~157。
黄一农、张志诚 <中国传统候气说的演进与衰颓>,《清华学报》新23卷第2期,1993年6
月,页125~147。
黄一农、张嘉凤 <中国古代天文对政治的影响─以汉代翟方进自杀为例>,《清华学报》
新20卷第2期,1990年12月,页361~378。
杨国枢 <变迁下的命与运>,《张老师月刊》第119期,1987年,页85~87。
雷风恒 <天机不可泄漏?台湾算命文化(二)>,《张老师月刊》第207期,页59~65。
雷风恒 <天机不可泄漏?台湾算命文化(完)>,《张老师月刊》第208期,页67~73。
瞿海源 <术数流行与社会变迁>,《台湾社会学刊》第二十二期,1999年10月,页1~45
。
瞿海源 <术数、巫术与宗教行为的变迁与变异>,《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Part C)》第3卷第2期,1993年7月,页125~143。
罗正心 <算命的心理辅导>,《本土心理学研究》第2期,1993年12月,页316~337。
饶宗颐 <秦简中的五行说学纳音说>,《古文字研究》第十四辑,1986,页261~280。
学位论文
王国良 《先秦、两汉星辰信仰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1年6
月。
古永利 《八字算命推论与实际生活经验之比较分析》,高雄:高雄医学行为科学研究所硕
士论文,1995年6月。
沈建东 《在天道与治道之间-论宋代天文机构及其阴阳职事》,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
硕士论文,1991年6月。
林建勋 《台湾人对不确定因素评估能力之研究:决策风格、命理、不确定观点与机率评估
》,国立中央大学信息管理学系硕士论文,1999年6月。
林政言 《先秦两汉星辰信仰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0年。
洪如峰 《传统中国人身体投射风水环境的知识体系之文献探讨》,东海大学建筑学系博士
论文,1996年1月。
凌坤桢 《算命行历程分析-以一个紫微斗数算命的观察为例》,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
理与辅导研究所硕士论文,1993年6月。
张寅成 《战国秦汉时代的禁忌》,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2年1月。
张淑女 《中国传统医书中的选择术─以人神、妊娠禁忌为例》,国立清华大学历史学系硕
士论文,1994年6月。
张新智 《邵康节先天易学之历史哲学研究》,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3年6月。
陈美兰 《“科学理性论”或“功能论”?大众媒体的算命论述》,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研
究所硕士论文,1998年。
裘正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的探讨》,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6年6月。
刘佳鑫 《阳宅形法中的几个主要观念》,私立中原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论文,1987年6月
。
郑智仁 《理气 阳宅设计操作方法试探》,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工程)学系硕士论文
,1996年。
赖妙珍 《社会生活的时间与空间─中国人吉与凶的社会逻辑研究》,东海大学社会学系硕
士论文,1996年1月。
黄淑珍 《个人及环境因素对高雄区子学生家长算命态度的影响之研究》,高雄师范大学辅
导研究所硕士论文,1996年。
牛比 只是目录啊 忽悠 #10##1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