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僖公二十三年(译文)
公子娶了季隗,生了伯儵、叔刘。公子要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再改嫁。”季隗回答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又再过二十五年改嫁,我就要进棺材了。我等您。”公子在狄一共住了十二年,然后离开。
郑注:古时常用:伯、仲、叔、季来分兄弟长幼顺序,叔为第三位。生了伯儵、叔刘,中间应有个夭折。
僖公二十九年(经文)
夏,公会王子虎、晋狐偃、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憖,盟于翟泉,寻践土之盟,且谋伐郑也。卿不书,罪之也。在礼,卿不会公、侯,会伯、子、男可也。
僖公二十九年(译文)
夏季,僖公和王子虎、晋国狐偃、宋国公孙固、齐国国归父、陈国辕涛涂、秦国小子􊶼在翟泉结盟,重温践土的盟约,同时策划进攻郑国。参加结盟的卿没有记载,这是表示谴责他们。按照礼制,诸侯的卿不能参加公、侯的会见,参加伯、子、男的会见是可以的。
公、侯、伯、子、男
郑注:诸侯的卿在现在为官的部属。所以不能参加公侯的会见,也是合礼。
在取名时,至少要与三代以上的名字不同字及音,谓之避讳。在现实中,看过祖孙有用同字或同音,家中不和居多,不可不慎。
朝鲜的取名必用父亲的一个字为名字,例如:金正恩的父亲是金正日,金正日的父亲是金日成。其国取名应也如此,大多数人取名都这样,看其国家就知不兴旺,人民那有好果子吃。
宣公九年(经文)
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示日服以戏于朝。泄冶谏曰:「公卿宣淫,民无效焉,且闻不令,君其纳之。」公曰:「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请杀之,公弗禁,遂杀泄冶。孔子曰:「《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泄冶之谓乎。」
宣公九年(译文)
陈灵公和孔宁、仪行父与夏姬通奸,都把夏姬的汗衣贴身穿着,而且在朝廷上开玩笑。泄冶进谏说:“国君和卿宣扬淫乱,百姓就无所效法,而且名声不好。君王还是把那件汗衫收藏起来吧!”陈灵公说:“我能够改过了。”陈灵公把泄冶的话告诉孔宁、仪行父两个人,这两个人请求杀死泄冶,陈灵公不加禁止,于是就杀了泄冶。孔子说:“《诗》说:‘百姓多行邪恶,就不要再去自立法度。’这说的就是泄冶吧!”
鄭宗瓘注:研究姓名学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工作,看似简单,但真的有那么简单?光要把《康熙字典》大概看一遍就要花费不少时间,再来五行生克、字体、字音、字义…的组合,是个大工程,所以常说自己是幼稚园层度。
这个姓氏没有看过,捜索如下:
泄姓起源
泄姓出自郑公族,姬姓。左传隐公五年有泄驾,称泄伯。僖公二十年有泄堵寇,陈国有泄冶,吴国有泄庸。
泄姓名人
泄冶
陈国灵公和孔宁、仪行父与夏姬通奸,都把夏姬的汗衣贴身穿着,而且在朝廷上开玩笑。泄冶进谏说:“国君和卿宣扬淫乱,百姓就无所效法,而且名声不好。君王还是把那件汗衫收藏起来吧!”陈灵公说:“我能够改过了。”陈灵公把泄冶的话告诉孔宁、仪行父两个人,这两个人请求杀死泄冶,陈灵公不加禁止,于是就杀了泄冶。泄冶是因为进谏而死的贤臣。
泄姓分布
今江苏省津阳市罔城镇有泄家村,村民都姓泄。有改姓谢者。
以同音字可以有:谢也、屑也、泄也、亵也…,从这些字音上,可以观见其一生皆有关联性。
姓名字音最重要是以常用语言为主,但也非占姓名学的全部。
常说字音的显现,可能一辈子只会出现一次,但也有一辈子都在其中。例如:殊荣、输龙、输荣,大家应该知道是谁。 宣公十年(经文)
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饮酒于夏氏。公谓行父曰:「征舒似女。」对曰:「亦似君。」征舒病之。公出,自其厩射而杀之。
宣公十年(译文)
陈灵公和孔宁、仪行父在夏征舒家喝酒。灵公对仪行父说:“征舒长得像你。”仪行父回答说:“也像君王。”夏征舒对此感到愤恨。灵公出去,夏征舒从马房里用箭射死灵公。
鄭宗瓘注:夏徵舒,妫姓、夏氏,名徵舒。因为母亲夏姬与陈灵公等数人通奸,征舒受灵公辱,愤杀之,自立为陈君,后遭楚庄王讨死。祖父为陈宣公之子公子少西,父为公孙御叔,因祖父公子少西、字子夏,依惯例以王父(祖父)字为氏。母为郑穆公之女,即大名鼎鼎的美女夏姬。
陈灵公十四年,灵公与陈国大夫孔宁、仪行父和夏姬通奸,并且把夏姬的内衣拿到朝堂上炫耀,大夫泄冶上谏被杀。次年,三人到夏家饮酒,灵公侮辱夏徵舒,说"夏徵舒长的很像你们两个。",两人也说"他也和你很像。"夏徵舒十分愤怒,遂杀陈灵公。孔宁、仪行父出奔楚国,灵公太子午奔晋国。徵舒自立为陈侯。
陈成公元年冬,楚庄王伐陈,车裂夏徵舒,意并为郡县。后申叔时建议,改立太子午为陈侯。
徵舒=真输。连父亲是谁都不知道,又在朝堂上被污辱,最后死于车裂。
这是以现在普通话直译,但当时语言不知,只是依文解释。
在从前,有命师说这小孩命硬,名字不可取太好,所以用徵舒=真输,在那时代还能自立为陈侯,应也是有搞出一些名堂来。
若一个平民用徵舒=真输,平民的生活也没多大起浮。由一个诸侯到被车裂,才显示真的输很大。
成公九年(经文)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大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不知其他。」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成公九年(译文)
晋景公视察军用仓库,见到钟仪,问人说:“戴着南方的帽子而被囚禁的人是谁?”官吏回答说:“是郑国人所献的楚国俘虏。”晋景公让人把他释放出来,召见并且慰问他。钟仪再拜,叩头。晋景公问他在楚国的族人,他回答说:“是乐人。”晋景公说:“能够奏乐吗?”钟仪回答说:“这是先人的职责,岂敢从事于其他工作呢?”晋景公命令把琴给钟仪,他弹奏的是南方乐调。晋景公说:“你们的君王怎样?”钟仪回答说:“这不是小人能知道的。”晋景公再三问他,他回答说:“当他做太子的时候,师保奉事着他,每天早晨向婴齐请教,晚上向侧去请教。我不知道别的事。”晋景公把这些告诉了范文子。文子说:“这个楚囚,是君子啊。说话中举出先人的职官,这是不忘记根本;奏乐奏家乡的乐调,这是不忘记故旧;举出楚君做太子时候的事,这是没有私心;称二卿的名字,这是尊崇君王。不背弃根本,这是仁;不忘记故旧,这是守信;没有私心,这是忠诚;尊崇君王,这是敏达。用仁来办理事情,用信来守护,用忠来成就,用敏来执行。事情虽然大,必然会成功。君王何不放他回去,让他结成晋、楚的友好。”晋景公听从了,对钟仪重加礼遇,让他回国去替晋国求和。
鄭宗瓘注:钟仪,春秋时楚国人,封郧公。楚国公族,芈姓,钟氏,名仪。是有史书记载的最早的古琴演奏家,世代都是宫廷琴师。春秋楚、郑交战的时候,楚军被击败,郧公钟仪等人被郑国俘虏,献给了晋国。
钟仪=终遗=中意,先被俘虏被囚禁,后被礼遇送回国,封郧公。
取名时,还是以好字义但不可过份为宜。
字音并非只有用同音字,有靠近的音或方言之音皆可用。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