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宗瓘 发表于 2017-5-19 17:34

一分天才还需九十九分勤学,年近花甲从头学习计算机语言

周易起名版报道
1919己未年 生肖属羊 姓名案例
这个姓名用什么门派来看,也是无法去铨释。
搜索其家庭,只有只字片语。
那个说【 文 】字不可为名,在这里又一大巴掌。
再次印证姓名学在幼稚园。就算八字也无法排出这种命盘。

这几天,遇到几个这样实例,真不知从何下手,所以篇章就少了。
作学问,不能有驼鸟心态,搞不懂的就当没看见。
只可从其子女名字中,找到一点蛛丝马迹:月明、星稀丶云齐丶天骄。

  一
       )天格 8  辛未
  吴 吴 7
       )人格11  甲戌
  文 文 4
       )地格13  丙子
  俊 儁 9
       )外格10  癸酉
  一
===============
  男 士   总格20  癸未
三才五格也是二个大凶。
六十甲子,是有新发现,留在以后是否正确。

  谈到子女的教育,吴老似乎是“无为”的。他告诉笔者:“我只管大方向,其他的不怎么约束儿女,更不会压着他们去补习班。他们很自觉,成绩都还不错,有空的时候还搞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挺好!现在的年轻人就是这样,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如今,吴老的3个女儿月明、星稀和云齐在国外定居,儿子天骄则承欢于膝下。儿女的成功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吴老“无为”式教育的成功。

2017年5月7日7时21分,吴文俊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98岁。

郑宗瓘 发表于 2017-5-19 17:34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兴,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吴文俊毕业于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1949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1年2月,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数学的诸多领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1936年8月—1940年7月交通大学数学系学习毕业
1940年9月—1941年12月上海育英中学任教员
1942年9月—1945年12月上海培真中学任教员
1946年1月—1946年7月上海临时大学任助教
1946年8月—1947年6月上海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1947年11月—1951年7月法国留学,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51年9月—1952年9月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
1952年10月—1979年9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1979年10月—1998年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8年12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工作经历
1940-1945年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南洋模范女中,之江大学教书;期间曾失业半年
1946年年初到上海临时大学任郑太朴教授的助手,8月陈省身吸收吴文俊到数学所任助理研究员
1947-1949年攻读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47年完成一项重要拓扑学研究,证明Whitney乘积公式和对偶定理,1948年在AnnalsofMath上发表
1948年1947年11月赴法留学在Strassbourg大学跟随C.Ehresmann学习
1948年开始参加CNRS研究工作初任Attachéderecherches,1951年升为ChangédeRecherches
1949年完成“论球丛空间结构的示性类”的博士论文,论文于1952年单行本发表
1949年去苏黎世访问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49年夏去巴黎,跟随H.Cartan继续研究拓扑学
1950年与Thom合作发表关于流形上Stiefel-Whitney示性类的论文,后通称为吴类与吴公式
1951年8月回到中国,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授
1952年10月到新建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1954年开始非同伦性拓扑不变量的研究,由此引入示嵌类并开展复合形嵌入、浸入与同胚的研究
1956年赴苏联参加全苏第三届数学家大会做Pontrjagin示性类报告,受到好评
1956年随同陈建功、程民德教授访问始同国外学术界恢复联系,陈省身等华裔数学罗马尼亚
1956年随同苏步青教授访问保加利亚
1957年去波兰、东德、法国访问
1958年在巴黎大学讲课系统介绍示嵌类的工作,对于Haefliger等人有很大影响。
1958年“理论联系实际”的运动中,拓扑学研究中断,开始对策论的研究
1959年为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一年级讲微积分
1960年9月担任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60级学生主教教师,讲授微积分

郑宗瓘 发表于 2017-5-19 17:34

1962年开始对奇点理论进行研究。对中学生作科普讲座力学在几何中的一些应用,并由江嘉禾记录成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63年科大60级设立几何拓扑专业,首次在科大开出代数几何学专门化课程,并由岳景中讲授代数拓扑学
196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示嵌类理论的英文版,书名
Atheoryofimbedding,immersion,andisotopyofpolytopesinanEuclideanspace
1967年完成“示嵌类理论在布线问题上的应用”
1972年中国开家开始回国讲学。美国拓扑学家Browder,Peterson,Spencer等访华,获得他们与其他国外学者如Smale等赠送的资料,使拓扑研究重新开始
1973年数学所拓扑组开始关于有理同伦论的讨论班,吴文俊开始其I*函子理论的研究
1974年英文示嵌类理论的中文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书名为《可剖形在欧氏空间中的实现问题》,加上布线问题的一个附录
1974年开始对中国数学史感兴趣,进行一系列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并以顾[古]今用的笔名,写成“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一文,明确推出“近代数学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主要是靠中国[式]的数学,而非希腊[式]的数学,决定数学历史发展进程的主要是靠中国[式]的数学,而非希腊[式]的数学”,该文发表于数学学报1975年第18期。
1976年末开始定理机械化证明的研究,于次年春节期间取得成功
1977年首次发表定理的机械化证明的论文,由此开辟全新的方向。
1978年撰写“数学概况及其发展”一文,发表于科学出版社的《现代科学技术简介》一书,文中提出了脑力劳动机械化,但于刊印时被删去。
1978年发表微分几何定理的机械化证明,在全国自然辩证法讲习会上提出数学机械化问题
1979年应邀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并访问Rockefeller大学,Columbia大学,JohnsHopkins大学,MIT,Philadelphia大学,Brandlis大学,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应邀去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参加陈省身退休庆祝会,会上作了I函子报告。加入中国共cD。
1979年去长春参加有关计算机与数学的学术会议
1979年10月关肇直创建系统科学研究所,吴文俊离数学所去系统所,任副所长
1979年秋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开设机器证明的专门化课程
1980年国内开始举办双微会议,在首次会议上做报告“初等几何和微分几何的定理机械化证明”。
1981年秋去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讲学
1982年秋~1983年初访问西德Max-Planck数学研究所,访问法国
1983年去美国Cororado大学,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Chicago大学,Illinois大学,Honston大学访问。
1984年由W.W.Bledsoe等编辑的《AutomatedTheoremProving:After25Years》出版,收入吴文俊的奠基性论文,吴文俊的机械化数学思想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
1984年秋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开设机器证明理论课程
1985年第六届双微会议上报告。

郑宗瓘 发表于 2017-5-19 17:35

1985年10月组织刘徽数学讨论班,由多位专家介绍数学某些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吕学礼合作撰写通俗著作《分角线相等的三角形》,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6年6月访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Xerox,Parc,HP实验室,7月访问美国纽约库朗研究所。访问Texas大学Austin分校计算机科学系。
1986年8月应邀在第20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RecentStudiesoftheHistoryofChineseMathematics”报告,访问Argonne国家实验室。
1986年通俗文选“吴文俊文集”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7年关于I*-函子的研究总结成Rationalhomotopytype,AconstructiveStudyviathetheoryoftheI*-measure一书,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
1987年5月访问东德,参加莱比锡Eurocal’87会议。
1987年7月访问意大利Catania大学,参加数学自动推理国际会议
1987年10月访问加拿大,参加国际符号与代数计算会议。
1988年7月参加美国Ithaca,AlgorithmicAspectofGeometryandAlgebra国际会议,作系统报告。
1988年7月巴黎国际数学和计算机模拟大会,被邀请为一专家小组的召集人,曾组织数人参加,吴文俊未成行。
1988年9月-10月参加巴黎Thom纪念会。并作报告:
AConstructiveTheoryofAlgebraicDifferentialGeometryanditsApplication。
邀请为一专家小组的召集人,曾组织数人参加,吴文俊未成行。到法国Strassbourg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西德Goettingen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1988年12月1985年刘徽数学讨论班的部份报告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书名《现代数学的进展》。
1990年3月到加拿大Montreal大学学术访问。
1990年5月访问苏联,在Dubna参加“物理科学中的计算机代数”国际会议。
1990年8月在香港召开首届亚洲数学大会,做“方程求解与定理求证”报告。
1990年8月成立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并任中心主任。
1990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1990年10月赴美国LosAngels微分几何暑期学校为陈省身教授祝寿
1991年1-2月到美国Maryland大学系统研究中心访问,并参加“几何与学习工作会议”。到Duke大学学术访问。
1991年1月-6月在南开数学所学术年由吴文俊与胡国定共同主持计算机数学的系列报告,报告由新加坡WorldScientific于1993年出版,书名为Computermathematics
1991年4月去Grenoble参加CDE会议。到巴黎对IHES、巴黎第VII大学、综合工科学校进行学术访问。
1992年赴科威特接受1990年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的颁奖
1992年7月与程民德教授共同主持在北京举行的数学机械化国际会议,会议录由InternationalAcademicPublishers出版。
1992年8月去奥地利参加AAGR,对RISC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
1993年3月随科学家代表团访问台湾。
1993年10月去南韩庆北大学几何拓扑研究所访问
1994年7月与石赫去威海研究生数学暑期学校主持数学机械化暑期讲习班。
1994年8月参加北京举行的ISSAC国际会议。
1994年9月去香港。王东明将《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初等几何部分)》译成英文,由Springer出版,英文书名为MechanicalTheoremProvinginGeometries
1995年5月接受香港城市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郑宗瓘 发表于 2017-5-19 17:35

1995年5月去美国Albuquesque参加计算机代数应用学术会议
1995年8月参加由中日联合举办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亚洲计算机数学研讨会。
1995年12月去新加坡参加第一届亚洲数学科技会议,作大会报告“几何问题求解及其现实意义”。
1996年5月随陈省身教授去贵阳讲学,三次通俗报告载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48卷3期
1996年“吴文俊文集”的增订本改名为“吴文俊论数学机械化”,仍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6年去香港参加天元基金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1996年7月与石赫、刘卓军等在北大主持数学机械化的暑期讲习班。
1996年11月去意大利Trieste参加第三世界科学院大会
1996年12月去台湾参加数学年会
1997年6月去Berkeley参加北美青年数学家学术会议
1997年7月去澳大利亚Townsville参加CADE-14国际会议,并领取自动推理的最高奖Herbrand奖,访问Camberra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1998年8月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ADG(几何中的自动推理)国际会议
1998年8月参加由中日联合举办在兰洲举行的第三届亚洲计算机数学国际会议
1998年8月与林东岱、张文岭同赴新疆为天元基金作学术报告
1998年将1997年以来关于数学机械化的工作总结成书,书名为
MathematicsMechanization:GeometryTheoremProving,GeometryProblem-SolvingandPolynomialEquation-Solving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9年10月10-17日参加在成都举办的>
1999年10月21日访问武汉华中理工大学,被授予名誉教授并作了通俗报告>
1999年11月6日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纪念关肇直先生八十诞辰的学术研讨会。
1999年12月15日-20日去德国访问,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
2000年1月10-14日参加在澳门举行的“数学及其在文明中的作用”国际会议上做题为“ATentativeComparativesStudyofMathematicsinAncientChinaandAncientGreece”的邀请报告。
2000年1月14日-18日参加在香港举行的“数学普及讲座及交流系列研讨会II”,做题为“中国传统数学的特色及其现代意义”的报告。
2000年7月18日至7月28日参加“计算微分代数暑期高级研讨班”并做报告。
2000年9月27-28日参加在瑞士苏伊士ETH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几何推理会议”(ADG‘2000),主讲opensession。
2000年9月28日-10月6日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学术交流会,做题为:GlobalOptimiztionanditsApplications的报告。
11月9日-15日参加在伊朗举办的“InternationalCongressonGhyathal-dinJamshidKashani-ICGK2000”国际会议,做题为:“PolynomialEquations-SolvinginAncientChinaanditsRoleinModernTimes”的邀请报告。
2000年12月18-21日参加在泰国清迈举行的第四届“亚洲计算机数学研讨会”(ASCM’2000)并在会上做报告。
2001年2月19日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姜泽敏总书记亲自向吴文俊院士与另一位获奖者袁隆平颁奖。

郑宗瓘 发表于 2017-5-19 17:35

2001年2月访问德国Maxplanck数学研究所
2001年3月在合肥中国科大举办的“有效代数方法高级研讨班”上做报告。
2001年9月中国科协在长春举行2001年学术年会,吴作了大会报告,题为:脑力劳动机械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
2001年9月在上海现代数学国际会议上作了大会邀请报告,题为:
OnAlgebraicDifferentialGeometryandAlgebraicDifferentialEquations
2001年10月访问香港城市大学
2001年10月在香港举行第九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上作了大会邀请报告,题为:
OnSomeCharacteristicFeaturesofChineseMathematics
2001年10月在深圳高信技术论坛期间,于10月13至14日举行第一届院士论坛上和周光召同志担任主讲。主讲的题目为:数学机械化及其在高科技中的作用。
2001年10月吴文俊在天津南开大学数学所举行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数学”学术报告会上作报告,题目:21世纪的中国数学。
2001年英文著作>2001年荣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2002年6月在清华为祝贺杨振宁80寿辰而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FrontiersofScience”上作
“SomeReflectionsontheMechanizationofMentalLaborintheComputerAge”
2002年8月国际数学家大会公开演讲,“中国古算与实数系统”
2002年9月应香港凤凰电视台邀请,在清华大学作"计算机时代的中国数学"的演讲。
2003年1月10日在“数学机械化软件研讨会”上做报告:“计算机时代的脑力劳动机械化与数学机械化”的报告。
2003年11月17日在广东工业大学做报告:“拓扑学到机器证明”.
2003年11月19日在中国智能学会2003全国学术大会、可拓学创立20年庆祝大会、中韩智能系统学术研讨会上作“计算机时代脑力机械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报告
2003年11月27日在
The1stAsianSymposiumonProgrammingLanguageandSystems上作OnaMethodofGlobalOptimization报告。
2003年11月28日在中国科学人文论坛上做报告:“计算机时代的东方数学”。
2004年5月19-21日参加在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举办的“第六届国际数学机械化研讨会”(IWMM6)。
2004年5月24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做报告:“计算机时代的东方数学”
2004年11月8-9日参加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在香山别墅举行的实验室战略发展学术研讨会,作会议总结。
2005年7月24日至27日参加在北京举行的ISSAC’2005,做邀请报告:FiniteKernelTheoremandApplications
2005年7月参加科学史国际会,做报告:OntheDevelopmentofRealNumberSysteminAncientChina
2005年9月26日被聘为中国石油大学(东营)荣誉教授。当天参观了石油大学校史陈列馆与展览馆、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压水射流研究中心和石大科技集团,并出席了“授予吴文俊院士荣誉教授仪式暨学术报告会”;次日接受了山东卫视的专访。
2006年4月25日至28日到安徽省马鞍山市和芜湖市进行了考察,参观了安徽工业大学、马钢第一钢轧总厂、安徽华东光电研究所、奇瑞公司等单位,并受聘为安徽工业大学荣誉教授。
2006年6月获得第三届邵逸夫奖数学奖。

郑宗瓘 发表于 2017-5-19 17:35

社会兼职
1978年12月-1983年2月,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委
1979年10月-1984年2月,中科院系统所副所长
1983年3月-1988年2月,第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委
1984年2月起中科院系统所名誉所长
1984年-1987年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1988年3月-1993年2月,第七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委
1990年8月-1999年5月,中科院系统所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主任
1992年4月-1996年4月,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
1993年3月-1998年2月,第八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委
1996年任天元基金领导小组组长(接替原组长程民德教授)

重大项目兼职
1948年开始参加CNRS研究工作初任Attachéderecherches,1951年升为ChangédeRecherches
国家科委攀登项目“机器证明及其应用”,任项目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1992年)
国家科委攀登项目“数学机械化及其应用”,任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1996年)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数学机械化与自动推理平台”。专家委员会的首席科学家改由高小山担任,吴文俊退为专家委员会的学术指导,属顾问性质(1999年)

奖励情况
1956年因示性类及示嵌类的工作荣获国家第一届自然科学奖最高奖一等奖(其他两位一等奖获得者为华罗庚和钱学森)
1957年1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8年邀请在1958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爱丁堡)做分组报告(未能成行)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得科学大会奖
1988年7月巴黎国际数学和计算机模拟大会,被邀请为专家小组的召集人,(未成行)。
1992年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1993年度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1994年荣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1997年获自动推理的最高奖Herbrand奖
香港城市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6年邵逸夫数学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分天才还需九十九分勤学,年近花甲从头学习计算机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