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之六:隐士的思维
我们日常思想活动都离不开《易经》的逻辑哲学。群经之首《易经》借相距500多年前的《周易》成书。《周易》原经简朴深奥,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者也感到难于理解。导致思路各异,朝向学术领域与民间传奇两种趋势。学术本为知识的累积衍生,始终散发鞭策文明进展的正能量。传奇由不寻常的原始抽象到神秘观念,经漫长岁月的潜移默化,至今仍一如既往在误导人们的思维。引发有些人的言行与传统哲学逻辑背道而驰。中国历代出现过不少名副其实的易学大师。其中有高僧、道长、隐士和军事谋略家。真正的大师皆聪明绝顶。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超群出众。有的学识渊博;有的阅历丰富;有的修为深藏。他们的性格温和友善,谈吐不凡各具风格。更重要是一旦替人占卜,出发点全在指点迷津和行善。下面我讲一位隐居在泰缅边境深山的隐士真实故事。
30多年前的泰缅边陲山高林密,山里住着多种少数民族。被通称边民或山民。哪里交通闭塞饮水困难。有一次,国外某慈善机构为帮助某处边民搞引水工程,请来水利郭专家和农业刘专家,由我陪同一起上山勘察水源。天气炎热,路过山腰一座小庙,年龄较大的郭专家提议进庙休息。小庙简陋整洁,有位满头白发老人坐在庭院石桌前。桌上摆着一本《韩诗外传》古书。郭好奇的走上前。简短寒暄后,老人说:“三位贵客有缘来这深山小庙,若有事不必客气。”郭告诉受人委托来此办点事,不知是否会顺利?老人说他喜欢测字。不妨讲出一个字,或许能推测事情的结果。
历来不信这套的郭专家说我年轻脑筋好使。我便说个与年龄相关的“三”字。老人看我一眼说:“三”有3个“一”。上“一”竖立变为“土”;中“一”竖立变为“工”;“三”若倾倒变成“川”,三位身份与“水-土-工”相关。各持专长,办事顺利。郭肃然起敬,跟着说个与年龄有关的“五”,问前程。老人不加思索说:横“三”倒“二”合成“五”,中央扭曲变为“互”。推倒“三”字“川”水流,推倒“五”字“川”水折。你是治水专家,前程顺利,五十知天命。刘专家憋不住也照样说个与年龄有关的“四”,问前程。老先生说:“四”面不通风,“八”字居正中。“四”字破底倒为“凹”,“八”字顶透“四”为“凸”。“凹”为平地泽水盈,“凸”为山丘绿成荫。你是管土地的,已四平八稳,何叹四十不惑?前程已无忧。
最初听完测字只觉得很有意思,慢慢琢磨才理会到其中的寓意。两年后,协助边民引水工程顺利完成。测字第五年郭因心肌梗塞去世。刘可能至今还健在。老人不愧是测字高手。在施工期间我经常去拜访。才知他不但博古通今,精通易学,还懂草药和针灸。老人知道我喜欢研究风水后,特意劝告说:爱好易学重在理解,当自己还一知半解时,绝对不要施予他人。更不要搬出一些古书古人来作证。因古人不晓得科学,很多古书都存在错误。
老人独居深山小庙几十年,一生乐观善良,获得附近山民的爱戴。大家都用泰语“阿赞”(教授之意)称他。经常来找他替看病。但直至近百岁离世也没人知道他姓什么?来自何方?隐士的思维与生活选择,确实让人百思不解。
单凭测一个字就可知未来,有点耐人寻味。我在后来仔细去想才慢慢理解。老人从装扮和举动判断我们的职业。从爬山后的脸色气息判断每个人的体质。同时,我们也可觉察到老人对汉字密码的熟悉与掌控,且有超人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真可谓: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承蒙一路上有汝的关照,讲一段有趣的真实故事作为答谢!》
真是太精彩了 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