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偶像中,有一文一武两个圣人,文圣是孔子,武圣是关羽。供奉文圣孔子的文宣庙随处可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重修或新建的孔庙越来越多。不过,在全国各地供奉武圣关羽的关帝庙远远多于孔庙的数量。
不少行业把关帝奉为祖师爷
在民间,关羽的影响比孔子更普遍,古时孔子主要影响统治阶层和读书人,而关羽影响到所有阶层的人。即使是在繁华的现代大都市,摆放关帝神像的神龛也触目可见,在许多公司、商店、酒楼食肆、会所、住宅中都供奉着关帝的神像。生意人把关帝视为招财进宝的武财神;习武者奉其为武圣;读书人把关帝当成文教之神。众多行业还把关帝供奉为祖师爷,如打铁、炼铜、炼钢(相传关羽年轻时以打铁为业),屠宰、理发、刀剪铺(所用的工具都是刀剪,而关羽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甚至制豆腐业(相传关羽年轻时曾以贩豆腐为生)、香烛灯笼业(关羽曾秉烛达旦读史书)等也把关羽当作祖师爷。有些是名正言顺,有些是牵强附会,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可见一斑。
关羽不仅深受社会上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爱戴,在儒、道、佛三教中也有崇高的地位。佛把他当成伽蓝护法神,道教尊称关羽为“关圣帝君”,儒教把他当成传播仁义礼智信的最佳榜样。
关羽的出身和经历为人们所熟知。他生活在三国时代,祖籍河东解县宝池里下冯村,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他是桃园三结义的英雄之一,一生追随刘备左右。刘备为汉中王时,拜关羽为前将军,率众攻曹军,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镇华夏”。后孙权偷袭荆州,关羽部下糜芳、傅士仁叛变孙吴,关羽失荆州败走麦城,被孙权捉住,与儿子关平一起被杀。关羽死后,身首异处,其头颅葬在河南洛阳,身躯葬在湖北当阳。所以民间一直有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在山西”这样的传说。
关羽作为一名将军,其生前的爵位并不高,只被封为较低级的“汉寿亭侯”。但他死后封号不断升级,在宋代,他被宋朝皇帝封为“崇宁真君”、“义勇武安王”。元代加封为“显灵武安英济王”。明代万历年间,明神帝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在清代,关羽成为与孔子平起平坐的武圣人,清朝皇帝给关羽的封号竟长达26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在清朝皇宫里,一直供奉着关帝的神像。
经1700年被升格到武圣的地位
在民间,关羽成为“古今第一将”,正如湖北当阳关陵的一副对联所云:“汉朝忠义无双士,千古英雄第一人。”经过1700年的演变,关羽就这样由一名武将被升格到武圣的地位,并走上神坛,成为万世共仰的神祇,并形成了独特的关帝文化。
有学者认为,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偶像,关帝文化体现了四种精神:一是忠诚精神,二是信义精神,三是仁智精神,四是勇武精神。这四种精神蕴涵着中国文化的伦理、道德和理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面关公”的形象非常独特,“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五绺长髯”,这是《三国演义》对关羽容貌的经典描述。千百年来这个形象深深刻在中国人的心中。
红面形象突出关羽的忠肝义胆
关羽的这个形象,是有特殊意义的。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感性又富有文化内涵。据记载,关羽生于戊午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时,年月日时的天干同气,地支也同气,火土相生,格局清纯。五行中火和土是信用和忠义的象征,火的代表色是红色,所以,“红面关公”的形象突出表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这个形象非常符合关羽的气质和性格。
千百年来,经过大量文艺作品的广泛宣传,关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人们把关帝视为战神、正义之神和财神,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镇恶、招财进宝、庇佑商贾等“全能”法力。除了在中华大地,在日本、东南亚及海外华侨中,对关帝的膜拜之风也历久不衰。据了解,在中国台湾地区关公的信徒多达800万人,在港澳地区,对关公的崇拜也蔚然成风,几乎无“神”可比,人们把关帝当作镇店之宝、镇宅之宝。
为什么对关公的敬奉出现超国界、超时代、超民族、超汉文化圈的现象?新华网一篇文章引用了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焦大卫先生颇有见地的解释:“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如果全世界人民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