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佳名”。给子女起一个包含双亲期望的好名字,无异于送给他(她)一件最珍贵的礼物。但是,实际的情形,却不容乐观。由于对起名的知识欠缺理解,致使我们当代婴儿起名出现了种种弊端;那些繁杂重叠,零乱不堪的名字,就像一只只包袱,沉甸甸的压在一个个孩子的身上,让他们无可奈何的走上艰辛的人生之路。
随着文明的推进,时代的进步,物质世界的不断丰富,精神需求的不断升华,使当代家长对子女的身心与未来,投以更多的关注。因此,那种注重“名分”的东方文明,又必然使当代家长把孩子起名,看成是生活中的大事。
“一名之得,可以成龙;一名之失,可以成虫。”一个孩子,如果能有一个响亮吉顺的名字,那么,就像是一只“凤雏”披上了五彩绚丽的羽毛,他(她)美好的未来也就可想而知。
根据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生时,其母梦到在一片沼泽地里一条巨龙笼罩其身,醒来后产下一子,其父故给其起名刘邦。“邦者,国家也!”刘邦的名字暗含着“安邦定国”之意。后来,刘邦这个满身流氓气息的酒徒,竟然也独占天下,他斩蛇起义,先击强秦,后灭强楚,安邦定国坐了天下。
还有英明帝王李世民,其父李渊希望他长大后能“济世安民”干一番大事业,于是给他起了“世民”之名。据说李世民在少年时代就聪明英武,雄才大略,处事果断。在隋时,李世民仅仅十八岁,但已经可以统领数十万军队,在建唐和治唐的不同时期,李世民一直显示不凡的帅气和无比的智慧。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终于君临天下,启贤才,顺民心,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济世安民”的名字也终于称为现实。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于元末,群雄蜂之起时投身农民起义队伍,并不断升迁,渐渐觉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应该名为“元璋”因为“元”是“第一”之意
,而“璋”即美玉(常指男子),寓意“天下第一美玉”,“天下第一条好汉”,这样的话,金銮殿上天下第一把金交椅,就非他莫属了。由此名可见朱元璋雄心之大,权力欲望之强。正是其名激励着他不断开拓进取,终成一代国君。
清朝的康熙大帝以英明雄武著称。他在位61年,寿命之长与业绩之显赫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康熙这个年号无疑为其增添了一笔浓重的亮色。“康”字既指个人身体安康,心情康乐,也指事业宽阔前途无量,所谓“康庄大道”、“国泰民康”。“熙”字之意是指光明、广大、繁荣。总体来看,“康熙”二字装载着吉利和幸福,放射着光辉。所以康熙一生,权利稳固,政治安定,中间虽然有铲除异己鳌拜和削藩之战事,那也不过是万里晴空中飘逝过的一朵乌云。康熙这个年号(帝号),既响亮又吉顺。康熙在位期间,史称“康熙盛世”。康熙一生权利稳固,本人身体健康,可以说他的名字“康熙”二字迸放了灵光,装载着福运,他的一生事业和前途像一条康庄大道,充满了吉顺和光明。
毛泽东有好几个名字,“毛泽东”三个字是其正名。毛泽东这个名字,引起了许多人探究的兴趣。有人认为中国曾称“东方大国”,“泽东”意味着“泽惠东方,光亮中国。”“泽”有润泽之意,“东”指东方大国。
毛泽东这个名字不过是沿袭旧习,按毛氏祖先早就排定的家谱而取的。《毛氏族谱》定下的子孙名字族牒为;“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比如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就是“恩”字辈,父亲毛贻昌,即是“贻”字辈,毛泽东和兄弟毛泽民、毛泽覃等都是“泽”字辈。毛泽东这个“泽”字早已在毛氏族谱中规定好了,只要韶山毛氏的同一辈人,都要用这个字。不过“泽”与“东”组合在一起确实气魄恢宏,含义深远。
毛泽东在对亲友特别是长辈的信件中,毛泽东发表过征友启事,落款为;“28画生”这是毛泽东三字的演化,繁体“毛泽东”三字为28画。有人因此附会出毛泽东一生与“28”这个数字有某些微妙关系,则属无稽之谈了。
毛泽东字“润之”,也是他早年常用的名字。1910年毛泽东在入“湘乡东山高”小学里读书时,他在堂长李元甫交给的一份表上填毛润之,韵山人,17岁。在长沙一师读书时,老师杨昌经常用“毛润之”称呼他。毛泽东一同学张昆弟1917年9月16日的日记中曾写道;“今日星期天,约蔡和森、毛润之、彭则厚作一两小时之旅行……”毛泽东在早期的书信和听课的《讲堂录》中,有时也使用“毛润之”或“润之”的名字。
毛泽东还有个“子任”的名字,那是他在湘乡和长沙读书时使用过的。意思是以拯救中华民族为自己的崇高责任。后来,毛泽东用“子任”这个名字发表过多篇文章。
在延安时,毛泽东给分别了10年、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老同学易礼容写信,还特地使用了“杨子任”的名字,后人分析起来,其意深焉!他不仅是为了故人免得因与他这个共产党的领导人物关系而遭迫害,也表达了以拯救民族为己任的共勉,同时也表达了他和已故妻子杨开慧对他们共同尊敬的师长杨昌济先生无限怀念的深情。
“毛石山”是毛泽东1922年在湖南从事革命活动时所用的化名。他当时为什么要用这个化名,固然是为掩盖反动当局耳目,但是,如前所述,这一名字明显地是由他的母亲和外婆所取的“石山”一名变化而来的。母亲和外婆给他起这个名字,寄托着他们对他的无限心爱与深情,此时他重用这一名字,何尝又不包含他对亲人的怀念呢?
毛泽东还有一个“李得胜”的名字。1947年3月,蒋介石命胡宗南调集20万军队对延安发动重点进攻,毛泽东考虑到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高瞻远瞩,决定诱敌深入根据地,在运动中寻找机会歼灭敌人。当时,许多人对主动放弃延安想不通,毛泽东说,现在我们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暂时离开延安,是为了保存实力,将来解放延安,解放全中国。离开延安,可以得到延安,死守延安,就会失去延安,离开就会得胜,叫“离得胜”。后来,为了保密的需要,中央领导同志都用化名,毛泽东干脆把自己的名字叫做“李得胜”
1972年7月至10月,毛泽东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到福建西部农村养病,曾化名“杨引之”,这个名字寄托着他对久别远方的爱妻杨开慧的思念之情。
回顾一代伟人的名字,无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铭刻着其人生目标的印记。
周恩来,字翔宇,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绍兴,据说与鲁迅(周树人)是本家。提起周恩来这个光辉的名字,亿万人民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人格风范更是中外称颂。周恩来是彻底的“无产者”,没有留下儿女,也没有留下遗骨,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论他的名字“恩来”之意,及他得到信任和推崇,一生事业顺畅,结局完美;同时也说明他恩施四方,以“四”为人。他的生平他的恩情蕴涵了整个中华大地,他的名字称为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全国解放后,人们对他的称呼由“周副主席”改为“周总理”,是共和国的总管家,担子之重,事务之繁忙,无人能比。周恩来在任总理20多年的时间内日理万机,尤其是在“文革”的动乱中独撑大局。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周总理对人民恩重如山,人民对周总理感恩戴德。1976年1月去世时,亿万人闻哀,痛而泪下,自发悼念之隆重,应叹古今无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