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宇宙物理假想定律,有待科学家去考证吧。从一定密度、速度的物体,可以通过已知的三维体积推算出时空:产生时间?通过地球密度、速度、三维体积、时空数这些已知项可推算遥远星体的三维体积或时空数或速度或密度?可以通过此假想定律推导出六维空间数?有待科学。
六用于圆的时间量尺也是众所周知的。圆形、球体是最科学的物质存在形态,易经最早揭示了这一规律,无极、太极皆以圆为其名状,两仪、三才、六爻及至六维的六爻组合,都是以圆为状态的,只是多维状态,人类难以名其状,难以画其形体而已,只能以线代之。人类科学已经证明了,宇宙中以圆的形态为普遍、稳定、归宿。凡未能圆者,临时状态,比如说慧星的不稳定状态,只是人类生命太过短暂,某种临时状态相对于人类如同永恒一般。大到宇宙中的各类星体,小到微观下的粒子,以及分子结构,皆为六数或六的倍数成圆。圆以六的60倍为数,实质上就是六维空间下的产物,只是人们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而已,有些用途,不用知道为什么,只须知道怎么用,也是科学阶段性的必然,也足够了。但是智慧的人类不肯满足于小周天下的认知,孜孜不倦地探索大周天下的情况,易经六爻成卦,卦组六维,应当能给科学家以某种启示。圆周度量合于六维之指数,成就了三维情态信息,与时间维形成四维,为探索四维空间提供着线索。
六用于密度,六用于速度,还有待科学探索,六维空间下会变得一目了然,只是人类无法认知六维空间,形成了这种应用的瓶颈,一事两面,同时,这个瓶正是科学所要打破的,打破了这个瓶,则六维空间可认、可知。
二、易经是什么?
易经的产生无法或是现在尚未能考证确切,由于真实存在,就不能不有个来路,但多只是传说或是猜度,究竟是否人类文明结晶还是外太空智慧传播?究竟是上一或上而又上个冰河期的人类文明还是现在这个冰河期的人类文明成果?还是个悬案,有待考证与揭示。
通常的说法,是先人(如传说中的伏羲画卦)根据河图、洛书而演先天八卦,由于河图、洛书本身的神秘誔生之说,也使得这种传说同样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中国历史记载最早来于《尚书》,也因其自身的简奥,致使夏前文明还似一个迷团,孔子尊崇周代文明,考远补遗,率能成圣,令人不得不思考:周朝、商朝、夏朝,乃至夏时期之前,要经过多少年代人类文明的积淀,才可以使得周代文明如此先进,以至于即将淹没需要圣人来拯救的程度。经典仍然是经典,历经二千多年尚难逾越,那么作为经典的根基文化要历经多久的积淀呢?加之人类历史惊人地周期性重复、徘徊而寸步向前,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文明又要多少个重复和时间呢?人类历史以五千年计?以一万年计?以三万年计?这也只是人类考古和大胆推测的极限。45亿年的地球,有生命以及产生文明起源于何时,还是个迷。
不争的事实是,易经学问产生了,并自产生伊始,就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易经是一种揭示生命(各种形态生命)的规律,一时弄不清规律是如何发现的,不妨先应用其规律而后慢慢发掘其所以然,可也。正因为是一种规律,就不必强行摊派成为什么而产生,任何具体化的、专指化的都是以偏概全,都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角度不同而已。就象是火这个现象,有人说是用来照明的,有的说是用来取暖的,有的说是用来烘烤食物的,有的说是用来标明位置的,有的说是用来示好的,有的说是用来毁灭的,有的说是用来发生的,都对,但都不全面,也许本来什么都不为,就产生了,此为体也,致于用,在于人类各取所需,各尽所能。易经作为体,非火之一类可与之相比,作为用,又无穷无尽矣。
正是因为易经不为用而生,却能为用所凭,是规律,则凡能符合此规律的说法,只能是就其用而言,而非其产生实质和原因,就如同万有引力,不是人们发明了万有引力,而是发现了万有引力。
有的说易经是先人用来量度日影所做的刻记,有的说易经是人类对星象的观察,有的说易经是先人用来记事的语言,有的说易经是先人农猎牧业生产的记录(并且言之凿凿,每一条爻辞都可与之惊人吻合。却不顾易经爻辞的出现距离易经的产生要晚多少年代这个事实?),有的说易经是一种古远哲学,有的说易经是一种占卜学问,不可枚举,都是不同角度阐述易经的“用”,而非易经产生的实质,就如同万有引力一样,人类只是在不断了解这种现象和规律,至于为什么而产生,产生于何时,为什么会存在引力,都还有待研究。但这都不妨碍人类认识现象、运用规律。知道易经现象和规律而不善加运用,就如同知道万有引力现象而不运用万有引规律一样,无异于暴疹天物、闲置文明。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知道了万有引力发生的实质,人类就可以消除万有引力,其用途无法想象,例如:人类可以不受地球引力而飘在空中,这也只是局限在想象力范围内的想象。如果知道了易经的实质,可能宇宙尽皆洞明于胸中了。值得提倡的是,尽可能地在认识范围内运用易经为人类更好地服务。
三、 易经能做什么?
易经能指导人类更好地生产生活。
(一)易经的分支学科—哲学
哲学是为人类更好地生产生活服务的,而人类哲学莫早于中国,莫早于易经。中国人去学外国哲学,岂不知中国哲学的壮年时期,西方尚无哲学!
取易经而用为哲学的代表人物莫过孔子,从纬编三绝读易经到通过对阴阳、中偏、消长、转化、扬抑、取舍等规律的思考和揭示,孔子编撰的系辞成为了中国较早的、非常系统的哲学。正是因为易经的无穷魅力,正是因为孔子洞明了易经的哲理,正是易经的巨大用途,才使得圣人定易经为群经之首,才使得圣人发出“善易者不占”这句至理名言。老子亦为把易经上升到一种哲学的代表人物,凡五千言,经久而不褪其色。诸子百家,取哲于易经者也众。
“善易者不占”也成就了易经体用的一个流派,或者说是主流与正宗。易经哲学揭示了人类生产生活的规律,只要合其规律,自然得其结果,更不必求问结果,与佛家的因果有同样的思想,只是佛家的因果学说传到中国已经是孔子之后的事了。所谓种什么豆得什么瓜,什么种子发什么芽,按照易经哲学处世行事,自然是顺势而为,自然是本其因而得其果,此易经的最高境界,正因为需要高境界,所以不易被人掌握,致使智慧等而下之的人要发明易经的别样应用体例,另辟其途,也是人之常情。各秉性命,这也是占卜派生的必然。
本着易经哲学理念,例如初爻阴爻阴位,处于最底层或事情萌发之始、性柔弱或力量微小、阴而居阳位或卑而思尊,就要有与其状态、能力、处境相一致的行为,合其道而顺其势,在其位而行其事,量其力而行其事,就能事半而功倍。如坤之初爻:全阴之象,阴爻阳位不得其正不得其中不有其力,自是危险在前,应知微见著,察始而预来,须小心谨慎应对将来挑战。与之相对的乾之初爻,阳爻阳位,虽同为初爻,但性属阳而居阳位,力尚不足用也,阳爻有升腾之念力,阳位有升腾之机运,是为深含潜能,须积蓄能量,待时而发也。如二爻阴爻阴位,居其中而有朋,可率众、可结党、可沟通、可高就、可垂顾,不再是孤军奋战,关键是能利用好初爻与三爻的资源。二爻非最底层,则可领导初爻,非上层,则须示好于三爻或支持三爻,有一定能力,处一定地位,性柔弱而能亲和,位居中而可左右,只是处于阴位,尚难光大其行,尚不可张扬与奋发。而二爻阳爻阴位则又不同,同样的位置,同样居其中,因为其阳性,必得具有升发之志向与能力。
上例爻性爻位与全卦阴阳伙众密不可分。如身处全阴之卦之二爻阴爻阴位与身处五阳伙众其中之二爻阴爻阴位,审时度势,所行又不同。如坤之二爻阴而阴位,阴中之得位,位虽不尊贵但有位也,在同样的属性当中,除五爻之阴爻而阳位之外,别无可比拟者,所谓下层之最强者。如在同人卦中五阳而一阴居二爻阴位中位,虽柔而能从刚,但只亲和委曲而难突其围得出也。相对来说大有卦之五爻,同样身处五阳其间,但阴而居阳位高位中位,独阴而易得阳来合助,力大而性能升腾、高屋建瓴,自是尊贵。物以稀为贵,但亦须此物自身贵也。金之稀而贵,贵其难得而有其大用也;相对来说银亦稀,何不贵过金耶?其用不如金也。
明白了易理,就知道如何处世行事了。居中而易受其福贵,比如说股市,无论涨跌,终以价值中心(客观实际的价值中心,而非人为放投估计之数)上下波动,无价值,则中心没了,也就退市了。所以,人们可以利用这个哲理去炒股。比如说人生,婴儿第一求得乳而活,渐而知冷暖酸甜亲疏厚薄得失,垂死之人但求多一饭多一视多一听多一亲多一气也,皆因其时、视其力、合其位而各异其念行也。
善易者不占,至理也。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字句炼达是文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明白了自然之理,就必得了解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合其规律而行之,略无乖吝。
知幼少青壮老残而身处卦爻之位可知也,人知男女强弱狂狷而身处卦爻之阴阳可知也,人知上下尊卑而身处卦爻之中偏可知也,知卦爻之位而知春夏秋冬之令命适时而行其事也,知卦爻之阴阳而知强弱健行厚载量力而行其事也,知卦爻之中偏而知形势处境适势恰当而行其事也。
举例假设:某男,天命之年,古代王侯之位,如何自保或更上层楼?
易经卦中处四爻阳爻阴位。
一是身处上卦但屈居至尊九五之下,上宜从五爻之号令并宜相处求有助或无害,此宜随也。
二是身处上卦,可统领下卦之人,得其拥护,此宜谦也。
三是居上而不得中,对上有扶助亦有威胁,上或助之亦必防之,助之而能上,抑之而下也。对下有统领亦有阻隔,下或拥之亦必绕之,拥之因势也,绕之为利也。下卦之直接上司,但又非最终正宗之上司(五爻居中率上下为全卦之终极上司),下必从四而又欲绕过之也。四爻与一爻呼应,此四爻必得一爻基层之拥护,但不能过也(过则夺五爻之份,五爻居中阳爻阳位,至尊也,不可犯)。此与一爻亲而难近,亲而不可唯一亲,近不可绕道近也。四爻与二爻有隔也,欲亲近而中隔三爻,而二爻又与五爻呼应,二爻又居中或阳或阴而居阴位,下得一爻之向上善,上得三爻向下善,其自善能韬晦合众助暗渡陈仓也,阳则奋进,阴则守常,贵能自不乱也。此与二爻善而难全也,善而不可致其有,全而不可丧至无也。四爻之与三爻,邻而直统,但三爻处下卦之上,或阳或阴而处阳位,有其势也,与五爻只隔四爻,四爻乃三爻之长官,又如路虎也,三上四位非四之力可为,必绕而求五也。三不处中位,亦处微妙之地,三对一爻有隔,又统二爻而二爻与五应,难统也。三爻阳则必亢然,阴则暗昧,三强则四必弱。此与三爻近而难亲也,近而不可尽情,亲而不可与混也。
四是四爻居上不中,非至高之位,不可行至高之事不可倡至高之言不可获至高之誉也。不在其位不可谋其政是也。
五是四爻阳爻处阴位,不可张扬、不可亢然、不可忘乎所以也。
六是四爻不处中位,非上卦之中心,亦非下卦之正主,辅也,下宜得众认而不可过,上宜得众允而不可骄也。
七是阳爻,自有阳刚之气、昂扬之姿、奋发之力也,此其不显而自显之性,更不必显也,身处阴位,须以厚德而彰其情,须以柔和而济其性,须以善载而妙其能也。
八是年龄因素不可小窥,年龄乃与世相争的资本,应视天年循易理而行(天年之行藏,易理中原包含也,此只特别提醒。)天命之年,上则可代天宣命,下则无再上之机(天年不佐矣)。是故青壮者不怕失败,老残者恐不成,无东山再起之时机,天年所限焉。
九是男女有别,夫权社会与母系社会大有别也,亦须从易理而行也。夫权社会,阳者男也,世权通识共赏之,奋发有为之力备焉,居阳位而不可过显,居阴位而不可过隐。阳位济之以阴柔,大能济之以谦和之态,吉。阴位济之以阳刚,逆境济之以昂扬之态,吉。夫权社会,阴者女也,世权通贬共排之,偶有备奋发有为之力者,居阳位须借其势,居阴位须奋其力。阳位借之刚强,大能借之以振奋之态,吉。阴位借之以包忍,逆境借之委曲之态(强者不害可同其情,弱者不妒可同其志也。):吉。
上为易理指导人事举例,不可强行对号,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二)易经的分支学科--占卜
1.占卜之爻辞占
易经之理玄奥精深,不易融会贯通,难以掌握。便有先哲翻译成文言辞义,以利于普及应用。爻辞,乃先哲洞明易理而加以点化并以事例总结得其最大概率之数。需要注意的是,其辞为举一事而通用万事万物万法,学者可举一反三,而不可胶柱鼓瑟,执其一端而具体对号其事也。爻辞之义来于具体而指向一般而言,是对卦及爻的一般性概括,具有普遍、通用、指代、性质、趋势、方向、经验等特点,有些是定性的,有些是举例的,有些是假借的。对待爻辞最重要的是要通变知易,有此前因方有此后果,教人思与行的方针与法则,悖理而行难得其善,依理而动方得其妙。
▅▅ ▅▅
▅▅ ▅▅
▅▅ ▅▅
▅▅▅▅▅
▅▅ ▅▅
▅▅ ▅▅ 地山谦 | |
爻辞派虽不能融会贯通易理但善知易理,并于熟记爻辞于胸,能融会贯通以致用也。古学生,易经为首,必能默而成诵方有进阶之资,视各人修为能否融会贯通其妙用也。故古贤皆懂易经,唯高下精粗搬化之别也。今人能诵其辞者寡,能融会贯通其辞而精断其事者逾寡也,故有旁通之学,差可少顾易辞而能断事也,取捷径也,然则大道至简,殊途同归,无必相以攻讦可也。
例如,占得谦卦,其卦辞:“谦,
亨,君子有终。”总的原则是要谦逊,能
谦而能亨。适合哪些人呢?适合君子,君子之德行尽可得其终亨,惟君子做事有始有终。言外之意,行小人事,不得其亨也,不得其终也。谦非一度,须以君子德行始终如一也。地山之为谦,山之高而心能屈居于下,是有本事而谦虚待人行事也。小人自下也,无谦之资本,低者自弱也,谦则非谦而实卑也,亦不得其亨,难得其终。强势者,须谦也而可亨,弱势者见贤思齐,成为君子而后可适受此亨也。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能谦而又为君子,济世用事可大有作为,以君子之德谦虚之态做奋发有为无往不利。
“六二,鸣谦,贞吉。”谦之声名大噪,打着谦的旗号,还要行得端站得正,不可欺世盗名也。正派其事方能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谦虚需要境界,唯能者而有谦,然谦亦耐得住性子,若存完事大吉之念或骄衿之态或有成而忘乎所以,有始无终,则前功尽弃矣。能而谦,若心态偏则感劳心劳力或不得心中向往之好也,是伪谦。劳谦,谦而不废,则善始善终,自然吉。被胜利冲昏头脑者往往于此时功亏一篑,忘记功成于谦也。
“六4,无不利,撝谦。”发扬光大其谦行,无往而不胜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乏,无不利。”谦而有其功,功而不贪其实,惠泽左右上下,得拥戴,则可以把拥护者搞得多多地,把反对者搞得少少地(政治),从者友之,敌者伐之,谦而得助,伐而亦有师出名也,非己欲伐,民心所向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摆平国内,扩大战果。世界在手中握矣。要点是“有本事,能谦虚,行得正,坐得端。”有本事则上敬下从,能谦虚则下感其亲上感其从同僚感其和,行得正则凛不可犯不可违也,坐得端则天地鉴其心而自能甘其劳也。
爻辞可通用于政治、经济、生活、婚姻、工作、产孕、国朝、身命等各各方面,取其精神其莫执著于表象也。
国之先贤用易经之辞安身立命之哲人不胜枚举,值得注意的是,文王课兴盛之后,国人多不用爻辞,为其举事不具体,实未深其学问而自不能也,相对来说,日本的高岛吞象却纯用爻辞断事每能具体其事切中其要而应验非常,此国人不可轻忽之事也。
十七世纪日本高岛吞象各爻取事例:
(一) 卦静。
(1)问时运:目下平顺,有步步渐高之象。
(2)问营商:物价均平,利益顺适,此业可保永远。
(3)问家宅:此宅想近山麓,家道平顺,大利。
(4)问战征:营屯宜近山,须整齐队伍,严明赏罚,至五爻进师,六爻可以攻取城邑,大胜。
(5)问讼事:宜平和,不宜纷争。
(6)问疾病:是内部之症,宜宽怀调治。
(7)问行人:舟行而归吉,吉。
(8)问失物:须于积土中寻见。
(9)问年成:风雨调顺,在不丰不歉之间,平平。
(二) 二爻动。
(1) 问时运:目下名称籍籍,定多得意。
(2) 问营商:得利。
(3) 问家宅:家中积产富足,外面名声亦好。
(4) 问六甲:生女。
(5) 问疾病:是用心过劳之症。
(6) 问讼事:鸣冤得伸。
(7) 问战征:可鸣鼓直前,攻取中营,大捷。
(8) 问失物:即得。
(9) 问功名:有必得之喜。
(三) 五爻动:
(1) 问时运:目下虽处正运,然或有龃龉,宜自振作,不可一味姑息也。
(2) 问营商:所获利益,防为他人分取,致生事端。
(3) 问家宅:能以择邻而处,自得守望相助之义。
(4) 问婚姻:得邻近之女议婚,大利。
(5) 问疾病:利用侵伐之剂,吉。
(6) 问讼事:宜取邻人作证,得直。
(7) 问失物:于邻家觅之,得。
举要不繁,以示一斑。
以爻辞占断,存在一个算卦方式问题,古时分蓍布卦及时间、数字、汉字、指物等算卦,则得一动爻,事之头绪一也,必有爻动,则无静卦。则大象与动爻兼看,大象取总体趋势,动爻取切近之具体。若手摇卦,则动爻非一也,则取一主事爻,余则参看。两爻动,取上动为主事爻,事之果也。三个爻动,取中间一动爻,万变不离其中也。四个爻动,取上动之第二动爻,同中而察其终也。五个爻动,取不动之爻,一动不一静,静观其变也。六爻皆动,动如不动也。
▅▅▅▅▅ ▅▅▅▅▅ ▅▅▅▅▅ ▅▅▅▅▅ ▅▅▅▅▅ ▅▅▅▅▅
| |
乾卦
动爻辞占断,可验大象决定动爻之所异吉凶,此大象为各爻之统,各爻为事之决,卦为人事物之前因后果趋势也。爻为大趋势下之分步事体情形也。如,同样是上卦居中五爻动,乾卦之九五,大象全阳,九五阳爻阳位,
九五至尊也,爻辞“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坤卦之六五,大象皆阴,六五阴爻阳位,六五至尊却性属阴,爻辞“黄裳元吉。”革卦之九五,大象泽火,五爻阳爻阳位,爻辞“大人虎变,未占有孚。”未济卦之六五,大象火水,五爻阴爻阳位,爻辞“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一般规律而言,一爻难知,二爻多誉,三爻多凶,四爻多惧,五爻多功,六爻易知。
以上两种皆理象结合,爻辞之产生是先哲循易理察爻象验事实,演绎归纳演绎,循环往复的过程。一般国朝逢征战、天呈异象之时,都是龟卜与易占结合来看,先有易理,后而有易象,理为体,象为用也。先有易理,后有易辞,理为体,辞为用也。
地山谦 再如谦卦,阴阳通变,易之理也,象之放合,不出其理也。山入地中,山之态度谦而意下也,又山入地中,地变也,有地脉陷落之兆。视问何事,综合要素而断。
如十七世纪日本早川一年夏,偶至羽州象泄辏,留此数旬。一日午后,结发于旅店楼上,见室内船虫蝟聚,初疑此地常有,问旅店主,答:“未尝有也”。转顾左右,壁上天井,悉皆船虫。因益骇异,筮之得谦之蹇。此卦山入地中,有地陷之象。《易》爻经验,未尝或爽,然如此大数,未可妄言告人,唯心中畏惧,急切收拾行李而行。时已将墓,主人劝留明朝,不听,提灯直发。山路险恶,至夜半,渐行四里许,猛闻山谷振荡,神魂惊骇,伏地傍徨。既而震息,灯火已灭,昏黑不能行,踌躇无计,远远闻有人马之声。往前问之,答以因惊受地震,驮倒货覆也。于是谓马丁云:“黑夜难以前往,不如焚火,以待天明。”众皆以为然。造晓,见有赉飞信过者,问之曰“昨夜地大震,象泻辏变陷成海,其他山谷倾倒,顿改旧形,闻之毛发悚然。
如魏之管辂,一日,何晏请之,邓飏在晏许。晏谓辂曰“闻君蓍爻神妙,试为作一卦,知位当至三公不?”又问:“连梦见青蝇数十头,来在鼻上。驱之不肯去,有何意故?”辂曰:“夫飞鸮,天下贱鸟。及其在林食椹,则怀我好音。况辂心非草木,敢不尽忠?昔元、凯之弼重华,宜兹惠和。周公之翼民王,坐而待旦,故能流光六合,万国咸宁。此乃履道休应,非卜筮之所明也。今君侯位重山岳,势若雷电,而怀德者鲜,畏威者众,殆非小心翼翼多福之仁。又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今青蝇臭恶,而集之焉。位峻者颠,轻豪者亡,不可不思害盈之数,盛衰之期。是故山在地中曰谦,雷在天上曰壮,谦则裒多益寡,壮则非礼不履。未有损己而不光大,行非而不伤败。愿君侯上追文王六爻之旨,下思尼父彖象之义,然后三公可决,青蝇可驱也。”飏曰:“此老生常谈。”辂答曰:“夫老生者见不生,常谈者见不谈。”晏曰:“过岁更当相见。”辂远邑舍,具以此言语舅氏。舅氏责辂言太切至。辂曰:“与死人语,何所畏邪?”舅大怒,谓辂狂悖。岁朝,西北风大,尘埃蔽天。十余日,闻晏、飏皆诛,然后舅氏乃服。此辞之理,易之理也,象之理,亦理之理也。“未有损己而不光大,行非而不伤败。”至理也,此与上例王侯之事亦不异轩轾。
2.占卜之象数占
易经分门别派很多,分门别派的区分依据不一,有符号易、筮术易、儒门易、象数易。还有其它分法,虽分而实合,左右不过理象数术,互相看似区分,实则相互包含、掺杂,难分泾渭,只是按照易经的规律,按照易经这个体,各取其用而已,如同依照万有引力这个规律,这个体系去进行不同的阐释和应用而已。合其规律,破其常法,殊途同归,就其擅长而已。易经也如此,不论什么派、什么法,都在易理范围内,都离不开易象、离不开易数,皆为理象数之术耳。
易经取象比类,万事万物尽在其中,天地人三才,四面八方二十四山向、古今未三时、春夏秋冬四时八节十二消息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五日、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谷六畜、十天干十二地支、七星八曜九宫十地无所不包,人神(仙)鬼三界具在、六道皆可等等。其实,简而言之,三维空间下的人、事、物皆可比类相喻,皆在其中。至于四维乃至四维以上,非惟不可,实为人类尚且不知、难以涉猎。目前人类利用易经还止于也只能停留在以地球为基点,并试着尝试向域外拓展应用的阶段。易经揭示的宇宙原理,还待人类进一步认识。
宋代邵庸(死后谥号康节)精通易经,察微知著、见始知终、动转如意,易经学问使然,可无法,无法非实无法,不显其法,自然其法也。可有其法,有其法不执著其法,法乎其妙而不滞矣。后来门人总结其预测方法(如孔圣之门生乎!)而成梅花易数一派,只为邵氏易经法中之一法,而非其全法,然只一法,亦可通行无阻于世间耳。故知易经法其无限,得一而可安身立命、作学问、服务苍生矣。
梅花易数,首先要有易经爻辞基础,秉其为概要,断之以性质、趋势、得失、能否,后以爻象为繁节,为显其林林种种之具体,断之以形态、时数、因果、响应等等,由于比类相喻,故能无所不包。
梅花易数,依辞而又不唯辞,此先有易理而后有辞焉。爻辞之出上追不过文王、周公,辞前易理早备,非因辞出而有易,易之原有,唯先哲以易理推演事要,经典之提示也。
梅花易数,以先天端法算卦,数依先天,此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也。梅花易数优点之一是算卦灵活,方式多样,随时、随地、随事、随人、随物,信手而取,掐指即来。数、声、色、字、方、时、物、语、气、形、态等等皆可成卦,皆不拘于形式,在挖其实质也。见梅花无风自落可算卦知少女折股、见老人色忧来自东南方而行可算卦知其有难、闻牛悲鸣之声可算卦知其二十一日将杀、见雾气浓淡可算卦知吉凶等等,相对于用蓍草挂肋之法要快百十倍,相对于金钱卦也要快很多。善易者不占,此万事、万物、万情、洞明于胸,无卦而自有卦心中,动触做念,尽知端的,此最快者,后此当首推梅花。然则,起得易未必断得易,或起之易而断尤难也。
梅花易数单取一动爻为事之头绪,动爻所在之三才卦为用,静之不动之三才卦为体,先念爻辞所示大体,再察体用关系而看目前形势及潜力,再看两互卦与体卦之关系,以察过程事与情,再看变卦与体卦关系,依爻辞、综合用、互、体、变之关系而定事体。八卦比类万事、万物、万情,则事无不可断。万事、万物、万情普遍联系,故三要十应乃至一体万应,决定卦断之因素纷纭复杂,此不易察最终决定因素之处;亦因决定因素繁多,此易察具体鲜明切实之处。凡法,皆有其简繁之别,大道至简,所以人喜简之;然简之粗略梗概,人欲知其细末明显也,人事不胜其烦,是故法要其繁,繁中剥丝剖茧,而求其具体丰富鲜明,所以人喜繁之。
如有人问:“今天发了多少钱?”(设定千元以内)。卦成剥之观卦,两互皆为坤,先天数为8,变卦为巽,先天数为5,本人断885元。此为实例,后求问者反馈果为885元,分毛不差矣。此问得简,而断亦简也。若问何时、何地、何人给发多少钱,钱由何币种组成,何币种何面向上,新旧币种,则非繁不能断简也,需要更多取象比类加外应方可,若法不得其繁,则不能断其简中繁也。
其实象数之法早即广为应用,只是不名其曰为某法,法深而后人无所捕捉其法也。管辂言:“夫物不精不为神,数不妙不为术。故精者神之所合,妙者智之所遇,合之几微,可以性通,难以言论。是故鲁班不能说其手,离朱不能说其目,非言之难。孔子曰:‘书不尽言’,言之细也。‘言不尽意’,意之微也。斯皆神妙之谓也,请举其大体以验之。夫白日登天,运景万物,无物不照。及其入地,一炭之光,不可得见。三五盈月,清耀烛夜,可以望远,及其在昼,明不如镜。今逃日月者必阴阳之数,阴阳之数通于万类。鸟兽犹化,况于人乎!夫得数者妙,得神者灵,非徒生者有验,死亦有徵。”平原太守刘邠取印囊及山鸡毛扣在容器之下,问是何物。管辂占断说:“内外方圆,五色成文。含宝守信,出则有章,此印囊也。高岳严严,有鸟朱身。羽翼元黄,鸣不失辰,此鸡毛也。”季龙取十三种物,藏于大筐中,让管辂占卜是何物。管辂说:“器中籍籍有十三种物。”先说鸡子,后道蚕蛹,遂一一道来,惟以梳为篦(两物比象取类相同之故),余皆一丝不差。堪叹易理之博奥,象数之妙灵。
管辂曾到王弘直处,有飘风高三尺余,从申上来,在庭中幢幢回转,息以复起,良久乃止。王弘直问是何事。管辂说:“东方当有马吏至,恐父哭子,如何?”第二天,胶东吏到,报告王弘直的儿子在外死亡。王弘直问管辂怎么知道的,管辂说:“其日乙卯,则长子之(征)候也。木落于申,斗建申。申破寅,死丧之(征)候也。日加午而风发,则马之(征)候也。离为文章,则吏之(征)候也。申未为虎,虎为大人,则父之(征)候也。”管辂实乃天纵奇才,象数比类,卦在心中,推演成算,妙乎一心,见生人而占知其姓氏名谁,见其而占知其生辰几何,此易之博奥亦常人难以精通也。